促进学生情操的发展
人的情感是依循“情绪——情感——情操”过程发生、发展的,是一个极进、积累的过程。由此而论在教学中,倘若没有平时乐情体验的积累,就达不到最终的乐学情操。顾乐情体验在乐学情操形成过程中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概括为:在乐学情操形成之初,乐情体验起着触动、萌发的作用;在乐学情操形成之中,乐情体验起着沉积、深化的作用;在乐学情操形成之后,乐情体验起着巩固、增强的作用。
2.2.2实施冶情原则的必要性——情境教学中运用冶情原则的原因[10]
当今学校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认知素质,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情感素质。
冶情原则的提出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提条件时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
冶情原则可以促进学生情感须知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是情智素质,在学会知——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等的同时也要学会情——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知情并茂的教学哦能够视、听觉上更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情感因素取代原有的枯燥、乏味的教材。
2.2.3实施融情原则的必要性——情境教学中运用融情原则的原因[11]
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物理环境)和软环境(师生人际情感环境),教学中,软环境的作用远大于硬环境。
融情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师生人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融,而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也包括课余。
融情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所谓“爱屋及乌”,当一个学生对教师有好感是,就会爱上这门课程,理所当然会化更多功夫在这门课上。
教育的艺术性就在于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故此,如上所述,情境品社教学就是要让“情”融入小学生的品社课堂。而这一个简单的“情”字折射的是复杂的面。
3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1抽样方式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小学生园情境品社教学进行质化研究(传统品社教学的记录为与情境品社作比较),具体分析情境品社的融入在小学生品社活动中的优势。
希望此研究能为小学生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也能为正在进行二期课改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促进小学生园中品社教学的发展。
本研究中,我采取了“目的性抽样”中的“关键个案抽样”,寻找可以为研究的问题提供典型信息的个案。
经过的观察以及与代教教师的谈话,确定了三名小学生:李正扬、冯祺瑞、忻诚为我的研究对象,三人均于2006年9月进入小学,共同特点:注意力时间较短,不能按时完成教师的要求。
3.2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除每日带班之外,每周教授两节品社课:一节为我的研究课题——情境品社教学;另一节为传统品社教学(作为参考比较)。
在日常的校内活动中,我尽可能的与三名小学生保持亲密接触。
3.3资料的搜集
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3.3.1观察法
本研究中,首先我采用了直接参与性观察的方式,原因一:实习中的需要,二:采用这种方式更为自然、灵活的能够与小学生直接交流,获得其信赖,更能积极主动地操控研究过程。其次,通过文字描述、拍照的形式来记录三名小学生整个过程中的状态。我实地记录了情境品社与传统品社两种形式的课程。
实地观察记录
情境品社与传统品社教学难度相同。
情境品社课堂记录(参见附录Ⅱ)
传统品社课堂记录(参见附录Ⅲ)
3.4资料的分析方式
2006年12月中旬至1月初,初步整理随堂记录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回忆补充记录。为了确保分析的真实性与可信性,经过四、五个月后即4月上旬,舍弃个人情感,我严密、系统地重新整理了资料。
资料的分析按如下的步骤:
3.4.1开放式登录
4月这个阶段,我尽量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所有的资料(传统品社与情境融入品社的课堂记录)登录,对每份资料打散顺序进行编号。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操作。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了如下来自原始资料的类属:课堂气氛、情感沟通、小学生的动作和举止、我的帮助、小学生的感兴趣程度、持续的时间、小学生的语言与反应。
3.4.2关联式登录
此过程主要任务是找出开放式登录中各类属之间的有机关联。所以,我每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这一类属进行深入的分析,概括出以下三个主要类属: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情绪情感的控制,教学氛围。
3.4.3核心式登录
完成了关联式登录后,我在核心式登录中将核心类属定义为“情境融入对于小学生品社教学的作用。”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对原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后,我依据扎根原理建立了“情境融入对于小学生品社教学有促进作用”的论点。
4 研究的分析与讨论
在抽样方式中,我选择了“目的性抽样”中的“关键个案抽样”,选择了三名绘画中不能够按教师要求完成绘画任务的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客观的观察记录并于代教教师及时沟通;研究的分析方法,我参照了陈向明的《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及陶保平的《研究设计指导》,并深入的进行了学习与分析。以此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短短两个月对于三名被试的观察中就可以发现:三人对于品社课感兴趣了,他们能与其他小学生一样顺利的完成了我布置的要求,而且作品的质量毫不逊色于他人;从小学生的自信心而言,由于作品质量上的过关,他们显得更为的自信,更愿意展示了。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小学生乐于这种方式的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情境融入在教学过程中的显然作用。
情境教学中我采用了:文学情境融入包括赋予联想的故事,除此之外开发智力谜语、朗朗上口的童谣、小学生诗;艺术情境融入包括小学生参与的戏剧表演、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视听结合的影视动画、多媒体课件;生活情境融入包括外出观察、亲子活动、小实验等吸引小学生的方式。
通过长期的情境教学,我认为会有以下几个有利于:
5.1情境品社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而最能引发这些兴趣的则是外界的情境。引起兴趣的情境往往能够引起快乐,引起快乐的情境往往也能够使小学生感兴趣。在小班品社活动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培养兴趣。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小学生表现的最多的则是无拘无束地参与和投入。如:在线条练习中,一味地让孩子进行直线练习,他们会感到枯燥,不久就会失去兴趣,东张西望。 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以引发兴趣和维持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让小学生投入到教师设置的课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