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论胡瑗的师生平等与他的情感教育
论胡瑗的师生平等与他的情感教育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树俊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师生平等;情感教育;宋代胡瑗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胡瑗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的模范行为,产生了强大的教育力量,取得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胡瑗以自身沈潜笃实的学风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他在湖州州学任教,弟子来来往往常有数百人。这些人又以胡瑗的学风、教风转相传授。数年之后,东南之士没有一个不以仁义礼乐为学的,风气为之一变。黄东发曰:“先生明体达用之学,师道之立,自先生始。然其始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及既教授,夙夜勤瘁二十余年,人始信服。立已立人之难如此。”[3][卷1]此外,胡瑗以自身沈潜笃实的学风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还养成了“醇厚和易之气”。他的高足程颐经常对人说:“凡从安定先生学者,其醇厚和易之气,一望可知。”[1][p42]甚至他的学生在言谈、举止、服饰、容貌等方面,也深受胡瑗的影响,使人一望便知道是他的弟子。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说:先生弟子“其高第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1][p117]可见,身教影响之大。

  二、讲礼节并不否认和气之要求

  “礼”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规范要求。胡瑗在教学期间注重以礼治教,以礼治学。一方面他要求保持师生间的严肃礼节。另一方面他强化学生洒扫、应对、进退时的礼节教育,要求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教要求。

  胡瑗是严格遵守“礼”的规范的。从治国来说,胡瑗认为,“一国以及天下用度,礼乐刑政,赏罚号令,宫室、旌旗、车舆服器,以至税赋徭役以其时,贤不肖各有所处,士农工商各守其业,富贵贫贱各当其分。如此之类,举而言之,是修身、齐家、治国、正天下皆有所节。”[2][卷10]从家庭来说,“一家之尊莫尊于父,一家之喜怒系焉。若为子者内尽其孝,外尽其礼,温柔恭顺以事其父,则父虽至严,亦将柔顺而接之矣。况于下者有文以相接,有情以相亲,其间纵有离间之心亦不可得而离间也。”[2][卷3]所以在家庭中应该做到“为父有其道,为子有子道,以至兄弟、夫妇各有其道。是以父尽其严,子尽其孝,兄尽其友,弟尽其恭,夫尽其义,妇尽其顺,如此则家道正矣。[2][卷6]从个人来说:“则言语、饮食、心意思虑、出处进退,以至嗜欲皆有所节。使父子有礼,上下有等,男女有别,尊卑有序,长幼有伦,夫妇有制,内外有分,皆有所节。”[2][卷10]从学校教育来说,必须保持师生间、学生间应有的礼仪与规范。胡瑗认为,对不守“礼节”规矩的人要进行制约,对守“礼节”规矩的人要进行激励。他举例说:“冉求有为政之才,故曰:‘可使为宰’。及其聚敛不合正道,故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如美管仲之功则曰:‘如其仁,如其仁!’至于鄙管仲之僭则曰:‘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卷1]

  在胡瑗的教学中充满了大量的礼教内容。其中有对君王提要求的,如为上者也要有谦尊的品质。他说:“既与人同,众物必归,必须大有其众……既大有其众,不可刚暴,必须谦顺……然而既大有天下之众人,能谦顺,则人必悦豫而随之。”[2][序卦]有对宰相提要求的,如,“人臣居于显位,上而奉一人之尊,下而有百官万民之责,内无觊觎僭窃之心,若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霍光之于昭帝,诸葛亮之于蜀主。此数君子是谓知终,终之于人臣之分,能存万世之义也。”[2][卷1]有对一般人臣提要求的,如,胡瑗认为,“圣人观夏之万物有高下,洪纤乃作为礼以法之,使尊者毕者贵者贱者,各定其分,而不越于礼。故于四时为夏于五常为礼利者和也。”[2][卷1]有对家庭中各成员提要求的,如,在家庭中要“父子有礼,上下有等,男女有别,尊卑有序,长幼有伦,夫妇有制,内外有分,皆有所节。”[1][p247]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闺门之内和谐肃穆”。[2][贲卦彖词]等等。然而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胡瑗强调“礼”,但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胡瑗并不否定男女平等、贵贱平等,有时候他甚至认为,为了成大中之道,可以男下于女,君下于臣。他说:“男下于女,能成夫妇之道。夫夫妇之道既成,则能成家。君下于臣,故能成君臣之道,君臣之道既成,则能成国,国家既成,不可不久”。[2][卷6]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主张“上以柔顺而接于下,父之慈也;下以刚明而奉于上,子之孝也。父子之义相交,则家道成也。”[1][p235-236]由此看来,胡瑗讲“礼”更多注意的是规范而不是等级。从某种意思上说,在胡瑗的“礼”中,我们似乎又看成了一种平等的东西。当然,胡瑗讲规范也没有离开等级制度。如他说:“为君能供君之职,为臣能尽臣之道,如是则不惟百谷丰登至美征而已,可以长保国家福禄之道。若其为君不能守君之职,为臣不能尽臣之节,亦不惟致百谷灾饬招咎征而已。所以招天下之乱。”[4][卷下]如果“君不供君之职,臣不尽臣之道,上或侮于下,下或僭于上,则变易形矣。”[4][卷下]所以,胡瑗讲平等是在“礼”这个大的理论框架下而言的,换句话说,讲平等并不违背以“礼”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度。

  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平等意思而言,胡瑗认为,讲平等就要保持谦顺之美德。他说:“君子之行礼,必以谦顺为本,以恭敬为先。苟不能恭敬而行之,亦不足谓之礼。故‘礼言恭’者取其恭顺之谓也。”[1][p230]他非常赞赏周公忠节谦恭的品格。他说:“周公尽人臣之忠节,竭人臣之思虑以事于冲君,复制礼作乐,朝诸侯于明堂,天下臣民陶然而归之。然周公之心,犹且吐哺握发以下白屋之士。上尽忠节以奉于君,下尽谦恭以下于人,自古至今未有如周公之德者也。”[1][p250]所以胡瑗要求为臣者必须具有谦尊的美德。“谦尊而光者,以尊上而言之,若天子诸侯及为人父为人兄,凡在人上者,苟能好谦,则其德愈尊而光大矣。”[2][卷3]首先上对下要虚谦。这方面胡瑗有许多论述。如,“夫人虽有爵禄之分,崇高之位,若无谦顺之德,恃其骄盈,必至于倾失”。[2][系辞下]“君虚谦而不自高亢,下接于天下贤明之臣,使下之贤相率而归以辅于已。”[2][卷8]“夫居至尊之位,必须谦冲礼下于臣民,扩仁义之道,使教化行于天下,德教深被于四海,则天下之人自然感悦于上。”[2][卷6]“夫人有其才,有其德,虽在崇高之势,必须谦恭以自卑,谦逊以接下,如是则德益大而身益光也。”[2][系辞下]“人君之于臣有大正大贤之道,必当尊宠而礼下之,不以为臣而师事之,然后可以辅于已而归正道也。”[2][卷5]“人君既礼下于贤而禄养之,使贤者皆进而愿立于其朝,以辅翼于君,而止畜君之邪欲,赞成其治道也。”[2][卷5]“君貌恭,天下皆知有所敬,故近则臣敬之,远则民敬之,由乎一国达乎四海天下莫不敬上者,君恭德使之然也。”[4][卷上]等等。其次下对上要谦顺。这方面胡瑗的论述也很多。如,“上则谦以奉于群,下则谦以治于民。”[2][卷3]作为为下者更应该谦顺以对上。他认为“凡在人下者,若能益尚谦退,则虽在卑下亦众人所不能逾越也。”[2][卷3]“为人子,为人臣,为人妇,其为道必须待倡而后和,行而后随。若首先而行则迷惑,错乱而失其道,若所行居人之后而顺承其上,乃得君子之常道也。”[2][卷1]“君子执臣子之分,不敢先倡,待君有命,然后从而行之。既行之又归美于君而不敢居其成功,‘但竭节尽忠而终于为臣之分也。”[2][卷1]“若臣先君而倡,子先父而作,妇先夫而行,则是乱常道也。若能处其后而顺行其事,不为事无,则得其主守而不失为臣、为子、为妇之道也。”[2][卷1]等等。在教育方面,胡瑗不仅要求学生要尊敬老师,也要求老师态度要平和。胡瑗对学生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胡瑗总善于用平等友善的态度进行教学和交谈,与学生相互探讨和切磋。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现代应用物理《现代应用物理》
《现代应用物理》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491/O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物理量...
国学学刊《国学学刊》
《国学学刊》(季刊)创刊于2009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学术类文摘刊物。本刊以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经史子集和新出国学资...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杂志,季刊,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
干燥技术与设备《干燥技术与设备》
《干燥技术与设备》为工业技术性期刊,是目前国内的干燥工程类技术刊物,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可读性强。 说明:该杂志未出现在最新新闻出版总署目录内,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
世界竹藤通讯《世界竹藤通讯》
《世界竹藤通讯》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909/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竹滕保...
源流《源流》
《源流》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494/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述、简报...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