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道家发展观初论
道家发展观初论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徐 平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道家;自然发展观;社会发展观;现代价值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 以老、庄为例的道家的发展观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内容道家的自然发展观包括:提倡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万物因任自然、自足其性。道家的社会发展观包括:“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不以兵强天下”和“大国以下小国”的外交战略、主张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重视道德教化、要求适时调整治国治民的策略。道家发展观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在指导现代社会的生活方面有着启迪性的作用。
 
[关键词] 道家;自然发展观;社会发展观;现代价值
 
道家的鼻祖是李耳,其传世之作是《老子》(《道德经》),庄周是道家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庄子》。我们这里谈的道家仅限老、庄,暂不涉及其他。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蕴涵的精华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能够在内在品格和外在行为上践履道家的精要思想将有利于社会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本文以道家思想来丰富现代社会的发展理论,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论述道家的发展观问题。
一  道家的自然发展观
 
老、庄都崇尚自然.《道德经》以自然为本;《庄子》因任自然,逍遥超然。概括起来,他们的自然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
   第一、提倡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全面地说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在这十三个字中讲了人和天、地的关系——人应以天地的法则为法则;天、地和道的关系——天和地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和自然的关系——道以自然的法则为法则。可见,自然是终极法则。“道不违自然,以自然为法则。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2自然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天地”或自然界,指非人为的自然界万物的本然态势;第二个意思是自然律或自然法则。《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3 道法自然,故能循“常”道而不迁不易,永恒周行而不改不殆。所以侯王若能守道而不失,任天下自为,自行其行,自生其生,自性其性,而自由其由,自成其成,则天下人是事皆无不为,亦无不各安其天命之情。“常道是本然的存在方式,所以它如其所是,自然而然。” 4人们对待自然界,要坚持 “道”的原则,即尊重自然界的本然态势和自然的法则;对待人世间的世事变迁,要顺其自然。在内在品格和外在行为上都应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自然中有真、善、美的精华,按事物的自然本性去因势利导地吸取自然之精华,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强作妄为,称作辅物自然,这是道家哲学的精要。道家哲学的这一精要思想直接反映出道家的生态智慧。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万能”的工具理性改善了物质生活,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出于个人利益不断的无止境的向大自然索取资源,使得生态失去平衡,地球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道家主张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道法自然”的原理告诉我们应该同大自然和谐相处。另外《道德经》还有如下的话:“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5    我们应该遵循天地万物之所以生与其所以永恒不变之自然而然之道。违反道,就是违反自然法则。将这个宇宙天地之自然原理,引之而应用于世间与万事万物,则为永恒不变亦不可或变之自然律。顺其自然则生,因其自然则成,逆其自然则死,背其自然则亡。
提倡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注意区分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准则的不同。 《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6 欲本天道以立人道,率人道以法天道;均有无而一小大,平高下而齐多少,以己之有余,而奉天下之不足,使人人能自足于心,自足于性,自足于道,自足于有无,而自足于天命,则唯有道者能之。损不足以奉有余,使高者愈高,下者愈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乃人道之不平等不均衡也。7可见自然规律是无亲无疏的,自然规律不顾及人为意识而是客观的发挥作用,在“道”的层面上使多余的得到收敛,不足的得到补充。而人类社会却与此完全相反,不顾及客观规律作用的发挥,任性而为,甚至有“损不足,奉有余”的不合理举措。因此,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的方法就完全同增长知识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了。8 老子于此教人以 “为学秘要在日益,而为道秘要在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近于道。区分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准则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自然和处理好人事呢?《老子》指出:“治人事天莫若啬。” 9啬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爱惜精神;提出了治人、事天的原则就是一个“啬”字。爱养精神、积蓄力量,不该做的事尽量不做,小到个人养生,大到管理国家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第二个意思是农夫。老子说:“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10王弼:“农夫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天性,莫过于此。” 11   农夫之治田,应各成其实,各遂其生,各复其性,而不伤其体,治人事天,宜以生为本,宜以自然为本。老子在这里指出:由于“啬”,才能遇事从容,早作准备,之后又层层推进释“啬”之意,说早作准备,就是要注重积德,既照顾了人类的需求,也遵循着自然规律,以农事之“啬”作比,来说明“法自然”的重要性。
第二、万物因任自然,自足其性。《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道”的高度看待世间万物,认为万物齐一。万物因任自然,在其本性范围内发挥作用,各任其分,各尽其能,自足其性。这一思想也体现了大家的自然发展观。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已;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秭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591/A,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际...
钢铁研究《钢铁研究》
《钢铁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主办。 《钢铁研究》本刊面向科研前沿,系统地报道了钢铁冶金全流程从原料准备、冶金到轧制及冶金自动化方面的...
中国报业《中国报业》
《中国报业》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629/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发行管理、...
创伤外科《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12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并非《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525/N,本刊在国内外有...
学前课程研究《学前课程研究》
《学前课程研究》是一本拥有CN刊号,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月刊),2007年3月正式创刊,各栏目现需大量稿件,欢迎海内外读者和作者投稿。 《学前课程研究》征稿范围:学前...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