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艺术治疗的质性研究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艺术治疗的质性研究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陈芝蓉,石林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治疗治疗;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 ;  质性研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艺术治疗团体活动介入策略与步骤
根据与成员的团体工作历程发现,地震丧亲青少年的艺术治疗团体活动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激活记忆:团体领导者自我介绍、说明团体活动目的、订立活动契约,成员自我介绍并回顾地震当刻自己的第一反应、地震以来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由于在本活动之前已经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投射画活动,一方面是熟悉活动成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前期艺术团体活动的预热,研究者与所属团队合作者协商决定以年级为单位组建若干个的哀伤辅导团体(初一、初二两年级各一个团体)。
团体领导者向成员告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以粘土为媒材,以雕塑创作为中介,为你们提供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情绪发泄方式,进而接纳丧亲现实,重新建立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L1-陈-1(2)]团体领导者试图在活动之前就让成员了解领导者的意图,从而获得控制感。由于之前研究对象所接触过的所有团体活动都是娱乐性的,所以领导者事先声明本次活动的特殊意义,以端正成员的参与态度。
在订立团体契约的时候,为了让成员能够明白活动的特殊性,团体领导者事前声明活动当中可能会有人会引发不愉快的记忆,成员有权示意领取纸巾、保持沉默或者暂时离开团体以平抚情绪,但是团体的活动不会因此而中断。例如,在录像过程中有的成员在被悲伤情绪笼罩之中无法做言语分享[L3-A-1],领导者不会逼迫其表达,而是经过安抚后给其一段独处时间冷静头脑。
在成员自我介绍阶段,团体领导者为了使成员开启述说12,为下阶段艺术创作提供背景资料和创作气氛做准备,引导成员回顾“在地震当刻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从地震发生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成员的情绪状态逐渐由平静转向激烈,“我对大家一起讨论自家发生的事情,相互了解了对方的情况感到印象很深刻,以前似乎都没有和同学直接讨论过这件事情。经过讨论我才发现其实我并不是最倒霉的。“[T-B1]
2.活动暖身:熟悉活动媒材性质、分享感觉
黏土可以直接与成员的手做接触,让情绪与能量直接表现在作品上。黏土的柔软与可塑性,可以承受较多种类、强度不同的情绪。13所以粘土雕塑活动在哀伤辅导当中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强烈的触觉感受,触觉通常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受创伤者的负面情绪,使人产生最真实的创伤事件联想,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粘土又是一种不太熟悉的艺术媒材,其陌生感使团体领导者和成员都不太容易控制对情绪的夸大反应及对创伤事件联想的无限延伸。所以在正式开始雕塑活动之前,团体领导者请成员“如同认识一位新朋友那样去认识手中的那块粘土,但先不要做任何想象” [L2-陈-2(1)]。
   有的成员会觉得“好新奇,以前从来都没有玩过” [L2-F-1(1)],也有成员会觉得“这种东西在我们那边随处可见,好像妈妈挖松的泥土,非常亲切” [L2-B-1(1)],但是免不了有的成员会展开想象“冰冰凉凉的,好像是在摸妈妈的尸体一样” [L2-A-1(1)],这是可能由于该成员已经陷入前一阶段回顾事实的负面当中无法自拔,所以当该成员作此联想之后,团体领导者不应由此感到焦虑,也不要就此问题继续纠缠,让成员由当下情绪的引领而自然进入下一个阶段。
3.雕塑愤怒:创作愤怒替代品、宣泄愤怒情绪、分享创伤故事与感受,作品命名
在本活动之前研究者与督导师经过对该团体成员的观察发现,有的丧亲青少年经常表现出对周遭事物存在着敏感的不满与愤怒,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安全合理的渠道发泄心中的愤恨,所以研究者特别设计该环节,即通过粘土来塑造自己的愤怒,从而创造一个宣泄情绪的安全通道。团体领导者引导成员“把粘土塑造成自己讨厌的那样东西,塑造的过程中如果感到心里不舒服,可以通过摔打粘土来发泄心中的气愤” [L3-陈-2(1)]。
本阶段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团体领导者要为所有成员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媒材,不催促成员尽快完成,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成员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主题。几番塑造又几番毁掉的情况在创作当中都是被允许的,让成员自由的创作,不企图给予任何直接教导或者使用功能的建议,比如:做面包、做饭碗。因为这会妨碍他们自发性的表达。但是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是有的成员瞥一眼其他成员的作品后,会修改自己作品的某部分,这种做法也是被许可的,因为相互交换思路可以帮助成员让自己的创作表现更有创意,所以领导者不仅要看到最后的成品,也要了解成员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是什么,如有的成员在反复毁掉原先作品之后会解释自己的行为“我看到有的人已经做了我想做的,所以我要换一个” [L3-F-4(1)],“我觉得那个还不是我最讨厌的,我想做一个最讨厌的。” [T-G]
由于团体领到者鼓励成员把愤怒情绪发泄在粘土上,所以有的成员在构思主题时就开始摔打掐捏粘土,这是一种没有伤害性的攻击性行为,无论是多大劲都不会造成伤害性后果,对于情感压抑的受创伤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发泄工具。在创作过程中,成员需要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在他们的命名当中或多或少的都表达出愤怒和悲伤。例如有位成员把一块泥石流命名为“心如蛇蝎”,同时解释为“我妈妈和其他人全部都死在这底下,如果没有它,我相信家属区里死伤不到十人。” [L3-F-2(3)]另一位成员把一个泥人像命名为“无情的妈妈”,解释为“妈妈在地震死了,她把我丢下,自己一个人走了,她应该和我在一起!” [L3-D-2(1)]还有的成员把一座断了山尖的山取名为“无情的杀手”,她说“我很讨厌它,它是一个令人唾弃的东西,见到它就像捶它,如果它是一个生命的话我一定弄死它。” [L3-C-4(1)]
在这一阶段,团体领导者对成员的表达仅作倾听和内容、情感反应,不做任何评价和指导,营造一个安全的团体空间,从而鼓励成员充分的表达对地震夺去亲人生命的愤怒。
  1. 正向重塑:增添色彩、重新述说生命故事、分享新感受、新作品命名
在前一阶段,部分成员将作品放置在地上,让自己的触觉与粘土雕塑作品隔离,从而躲避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而在这一阶段,需要成员重新面对作品,但与以前不同的是需要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颜色涂抹在作品上。指导语中强调“是自己喜爱的颜色”而不是“符合该作品的颜色”。在本阶段中,团体领导者的工作就是在成员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协助其调色配色,并且请成员谈谈再次创作的体验。
本阶段的目的是在原创伤事件上寻找新的意义,找到自己的正向资源,即自己喜爱的颜色,通过美术色彩加工改变作品的视觉效果,从而诱发创作者与之前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并在此体验引导之下为“原来讨厌的事情”赋予新的释义。对于丧亲青少年来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变化,并且把这种体验与之前体验相联系,由原来怨恨地震的负性情绪转变为对家人的思念,对今后自己生活道路的鼓舞和期望。例如,原来命名为“无情的妈妈”的那位成员把新作品命名为“我爱妈妈”,他解释为“看到妈妈有了鲜黄的颜色,感觉很温暖,好像真的看到了妈妈,希望她在天上能够保佑我。” [L4-D-2(1)]“那是漂亮的妈妈,我要加倍努力,才能我像妈妈一样变得漂亮能干。” [L4-B-1(1)]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焦作大学学报《焦作大学学报》
《焦作大学学报》(季刊)1987年创刊,是由焦作大学主办、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98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二为方...
转化医学《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杂志,双月刊,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
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陕西省文物局主管的中国文物考古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核心期刊之一。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焊管《焊管》
《焊管》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160/TE,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艺与设备、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28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验...
装备机械《装备机械》
《装备机械》杂志,于197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892/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技综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