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________________
[1]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C],孙周兴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第899页。
[2] 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十七),转引陈平原《图像晚清》(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第15页。
[3] 李欧梵,见范伯群《插图本中国通俗文学史》[M](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 范伯群等,《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8页。
[5] 汤哲声,《中国现代小说思辨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
[6] 汤哲声,“鸳鸯蝴蝶派与现代文学的发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第376页。
[7] 包天笑,《小说画报·例言》[J],上海文明书局1917年,第1期。
[8] 陈平原,“以图像解说晚清”,见《图像晚清》(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9] 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C],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9-180页。
[10] 黄人,《小说林发刊词》[J],载《小说林》1907年第1期。
[11] 别士(夏曾佑),《小说原理》[C],载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第59页。
[12] 曼殊,《小说丛话》[C](节录),载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第79页。
[13] 陈平原,“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J],《学术研究》2003年第11期。
[14] 详见赵宪章教授撰写的“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一文,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