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表7 术后疼痛情况评分比较()
组别
术后1天
首次排便
术后7天
联合组
3.11±0.80
2.17±0.42
0.13±0.34
单纯组
3.23±0.81
2.18±0.39
0.15±0.36
P
0.785
0.822
0.796
6.2.2 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在本研究中联合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单纯组有1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但均通过留置导尿等方式对症处理,并于次日顺利拔出尿管,并未因此影响患者住院天数。两组患者间排尿困难的发生率通过X2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8:
表8 术后排尿困难的对比(例)
组别
n
发生
未发生
P
联合组
单纯组
30
30
5
2
25
28
0.637
6.3 治愈率
表9 术后1月治愈情况对比表(例)
n
治愈
好转
未愈
P
联合组
单纯组
30
30
27
26
3
4
0
0
0.686
从表9可以看出,两组近期总体治愈率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P>0.05),提示两组近期治疗效果无差别。
6.4 随访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都在术后随访了6个月以较全面的观察术后复发情况,记录了6个月复发率对比情况如下表10。
表10 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表(n=60)
组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复发率
P值
联合组
单纯组
29
25
1
0
0
5
0
0
1.6%
8.3%
0.046
两组间6月复发率联合组低于单纯组,P值0.046<0.05,有统计学意义。
7 讨论
7. 1 RPH机理分析
RPH疗法是利用负压原理,使得肛垫上提,再通过结扎痔上黏膜组织块,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致使黏膜、黏膜下层与浅肌层粘连,从而将已经上提复位的肛垫,固定于较高的位置,达到恢复肛垫正常解剖位置的作用[6]。通常认为通过RPH疗法的处理后,可使下移的肛垫恢复上移约l~2 cm,借以实现脱垂肛垫及粘膜的复位。而在其复位肛垫的同时,通过阻断被结扎组织的血流并维持足够的时间,使其内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继而坏死的结扎组织脱落,再通过疤痕修复,以纤维组织代替,从而达到治疗痔的作用。由于套扎部位是齿状线上1.0cm以上的区域,所以保留完整的齿线及ATZ上皮区域,使患者的生理解剖功能更接近正常。这样一来术后肛门狭窄、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同时也无感觉性大便失禁、肛门溢液、局部刺激症状等其他手术疗法损伤肛门功能区后出现的并发症。
7. 2 硬化注射机理分析
硬化注射液是我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制的中药制剂,根据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为理论基础,结合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痔病的机理认识,采用消痔灵治疗痔病,取其酸涩收敛之性,达到固脱目的。主要成分是:明矾(硫酸铝钾)和中药五倍子(含多种鞣酸),其中硫酸铝钾水溶液中的铝离子使组织产生较强的无菌性化学炎症,使局部组织形成较强的异物胶原纤维化,形成纤维瘢痕固定;而鞣酸对组织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缩,蛋白凝固,对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并有抗分泌物渗出作用,从而减轻了炎症渗出反应。是比较理想的并广泛采用的内痔硬化剂,长期以来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将消痔灵药液注入痔核,产生无菌炎性反应,促进痔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垫与直肠壁肌层粘连固定,从而达到萎缩痔核、止血及防治脱垂的目的[7]。
7. 3 联合疗法的机理分析
RPH联合硬化注射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疗法的优点互相补充,同时消除或减轻彼此的并发症,实现1+1>2的效果。其原理是通过负压的吸引,橡胶圈的弹性勒割,使直肠下端痔上的黏膜紧缩,并与肌层粘连固定,上提并固定肛垫,阻断痔疮血供[5],减少痔的充血肥大或血流瘀滞,使痔块萎缩,从而既保留了重要的肛垫组织,又纠正了肛垫的脱垂。在结扎组织块内及其基底部周围注射消痔灵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纤维化包绕其内的小血管,避免其与粪便摩擦而损伤出血,并且周围纤维组织可以让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被结扎组织干性坏死,同时纤维化的形成可提高加强RPH术对肛垫的上提和恢复。联合疗法既克服了单纯硬化注射法治疗内痔时的易复发、注射量较大可能造成铝中毒、直肠狭窄等的缺点,又明显的降低单纯RPH术后继发性出血,同时提高了远期疗效。
8 结论
RPH联合消痔灵的注射疗法治疗痔病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疗法的优点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实现1+1>2的效果,同时降低继发性出血、复发等并发症,并不增加住院费用,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作用机制明确,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认为是目前治疗II、III期内痔的较为理想的技术。
参考文献
王业皇、郑雪平.痔病微创治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4-15、105.
[2]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痔诊断与治疗指南(2010年修正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1(3):243.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5] 董佳容,毛旭明,等. RPH联合硬化注射治疗痔病80例[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308-311
[6]李狱,黄祖仁.自动痔疮套扎术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轻中度内痔的临床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1):31-32.
[7]曹阳,高鹏,王翠华,等.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300例重度痔病[J]广东医学,2012,,3(11):1617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