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n 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 脑血管痉挛性脑梗死 继发性颅内感染 脑脊液瘘 对照组 131 23(17.56) 38(29.01) 5(3.82) 4(3.05) 治疗性 110 9(8.18) 15(13.64) 6(5.45) 3(2.73) χ2 - 4.564 8.235 0.368 0.023 P - 0.033 0.004 0.544 0.881 2.2 比较两组GOS评分情况
术后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平均为(4.21±0.73)分,对照组平均为(3.97±0.60)分,组间比较,t=2.754,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a-SAH介入栓塞术后,积聚在患者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并未得以清除,血液中的红细胞破坏、分解,可释放儿茶酚胺、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刺激患者脑血管引起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可见,a-SAH介入栓塞术后早期、有效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置换术均属临床常见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治疗组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发生率更低,GOS评分更高(P<0.05),与蒋泳[4]等报道一致。查阅相关文献[4-5],综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为,(1)与常规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置换术相比,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每天引流量更大,一方面有助于迅速清除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可有效减少高颅压对患者脑细胞的损害、改善患者预后;(2)此外,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a-SAH介入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发生率,值得临床实践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乾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拴塞治疗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疗效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5:1-32.
[2]肖利杰,蒋敏.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和急性期并发症与预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41-42.
[3]季明,梁旭光.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51-52.
[4]蒋泳,吴佩涛,孙荣君,等.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241-243.
[5]王强平,曾令春,曾义军,等.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2)32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