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科学研究伦理”课程: 培养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伦理”课程: 培养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裴淼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科学研究伦理,研究生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一)从学生科研伦理素养的现状出发,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针对研究生科研伦理意识薄弱、判断和处理研究过程中伦理问题技能欠缺的现状,该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呈现较强的应用性,目的是通过讲解、阅读、讨论、报告和练习,培养学生遵守伦理规范的意识,并训练其在研究实践中应用学术规范的实战技能。

  课程内容涉及现代科学研究伦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定义;科学研究伦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研究过程中的伦理决策和可能存在的涉及伦理的问题;各个学科的科学伦理准则以及具体案例的列举和解说;知情同意;剽窃的定义和预防等。其中,科学伦理准则是重点内容,主要和学生探讨以下三个方面:被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保护(例如:尊重个人的意愿、确保个人隐私和知情权)、研究的无害性(例如:不危害研究对象的身心、不危害社会道德)、客观性(例如,避免剽窃、客观分析、如实呈现研究结果)。

  课程后期进入“客观性”科研伦理准则的讨论,涉及到剽窃、研究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结果的呈现等问题。其中,剽窃是社会上对学术界提出质疑最主要的方面,也是舆论曝光最普遍的学术腐败现象,这一话题同样引起了选课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他们有的关注剽窃丑闻、有的介绍西方国家的相关做法以资借鉴、有的思考剽窃产生的原因、还有的搜索避免剽窃的手段与全班共享。

  在讲解讨论了“剽窃”这一在国内学术界严重的、不规范研究伦理现象后,同学们的困惑也随之而生,即如何在论文写作中更好地避免“不规范”的指责呢?利用在香港大学修学 “Thesis Writing”(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资料,以及多年大学英语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在撰写(特别是英文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常用的写作技巧,以案例和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思考、练习和知错、改错中学会分析文献的内容,总结文献的要点,正确引用文献的能力。

  (二)以网络等教育技术手段为辅助,以阅读和讨论为途径,培养学生科研伦理意识

  学生根据学科背景的不同,分为动物被试研究、生物医学研究(包括基因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以及心理学研究5个小组,从而更方便组内的沟通和组间的交流。

  为了使课程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特点,使沟通更顺畅、更真实、更自由,该课程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网络资源,在所在大学“木铎金声”网络论坛(BBS)中开设了“科学研究伦理课程专用版面”(课程BBS),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空中平台。这一手段的使用拓展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化地承载着课程资源的共享、思考和困惑的表达、不同意见的冲突和交换等。而且,这个课程BBS是公开的,即便是没有选择此课程的同学也能浏览,并以“客人”的身份发表意见和建议。

  另外,为了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也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除了教师对课程主体内容的讲解外,学生也更多地走上讲台。之前他们要作的是根据课程大纲通过学校数据库和图书馆资源查找和所在小组学科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经过判断,选择1到2篇核心参考文献进行精读,提取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组内相同学科间的信息和内容交换,经过再加工和提炼,形成该小组的发言提纲,最终以PPT的形式上传到课程BBS上,然后在课堂上由该小组选派的代表进行陈述,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质疑和评判。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了文献的检索、诊断和阅读、总结和批判地分析文献、以及在文献的基础上析出自身观点等从事研究必经的程序和技能。

  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开始从阅读、讨论中建立起科研伦理意识。通过他们发表在课程BBS上的感想可以看到,“意识”、“思考”成为关键词。 Through the course, I realized how important the investigator pays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before, in, and after the study. We, as a researcher,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to the security of the subject.(chenyuxia12, 2007.10.18) 我想开设这门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伦理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也许有些问题是我们不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伦理原则,规范我们的研究。(zhangxuhui , 2007.11.20) 科研伦理这门课促使我们思考以前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的科研伦理方面的问题,思考在科研中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思考怎样能够在科研与伦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zhangsu , 2007.11.20) 从上述学生的言论中不难发现,学生们认识到科研伦理对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已经明确要在研究的过程中遵守科研伦理的规范。

  (三)以案例为导线,启发学生从体验出发加深认识,培养处理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了研究伦理准则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我把筛选后的、有价值的案例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发现某些研究存在的伦理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在全班展示。在这个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从准研究者的角度看问题、科学地、符合伦理规范地设计研究,确保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中遵守科研伦理的准则和规范。

  更可喜的是学生渐渐地将其自身参与的研究课题带到课程中,其中涉及研究过程、自己在研究中的体验、困惑和问题。以“保护被研究对象合法权益”准则为例,一位学生参与了以儿童为被试的研究,觉得和儿童在测试过程中的沟通有些不顺畅,同时又要努力、准确地完成任务,引发了这样做是否归属“科学伦理”的疑问;另外一位同学回应到儿童作为易受伤害的人群,研究者一定要特别的关注,并温和地引导。有关对这一准则理解和遵守的学生意见包括: 通过这次经历,我觉得贯彻科学研究伦理规则,一方面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和文献来提高自己的认识,科学有效地收集数据;另一方面,我觉得更关键的,就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尤其是以儿童为施测对象时,能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考虑到他们的情绪状态,这样做不仅对儿童有益,而且测验效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sunyp, 2007.9.27) 想起第一次上科学研究伦理课时裴老师让我们讨论什么是伦理,那时候对这个问题还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不过从那次课起,我们就开始了对科研伦理问题的讨论和思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是通过这一过程我逐渐感受到了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最重要的莫过于将自己的感悟应用与研究实践中,设身处地地为研究参与者考虑,尤其是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weina, 2007.12.29) 最终行为和科学研究小组专门就这个话题作了小组发言,介绍了西方在做儿童研究方面所牵扯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状况,并提出将有效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伦理整合进科学研究中的合理建议(课程BBS,jessiejli, 2007.11.8)。这些来自学生的声音体现了该课程在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方面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地震工程学报《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季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主办。获奖情况: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诗书画《诗书画》
《诗书画》(季刊)创刊于2011年,邮发代号:2-789。是山东商报社主办的学术期刊。 《诗书画》宗旨创作研究相辅,思想学术并重。强调史学眼光,关注现实问题。面向人文艺术...
海峡影艺《海峡影艺》
《海峡教育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海峡教育研究杂志社由福建省教育学会主办,本刊为季刊,开本:16开,出版地:福建省福州市...
渔业经济研究《渔业经济研究》
《渔业经济研究》是专业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渔业的方针、政策,刊登地区经济和渔业经济的理论探讨和调查报告,开展渔业经济工作各方面问题的研究。 《渔业经...
电子与自动化《电子与自动化》
《电子与自动化》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
语言研究《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025/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