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各类信息相对滞后的山区,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如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山区 现状 对策
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不能做到面对全体学生,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现结合我校数学课堂现状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1、“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未得以实现。
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由于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许多教师上课时任然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得多,讲的很卖力,一节课下来很多老师嗓子都哑了。从授新课到讲练习、再到作业的讲解,都是老师再讲,学生在听,老师讲的很多深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讲题时看的是结果是否正确,听的是大而整齐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缺乏学生分组探讨、交流的体验场景。
2、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环节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训练,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例如,有的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如大小黑板、图片、各种教具等,但到了课堂上后却按照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应对学生的课堂具体表现进行及时调整,课堂上只有教师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未充分运用好课前准备的各类教学用具和教学策略,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回馈,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活动显得比较死板,致使气氛不太活跃,而最后达到的课堂效果也是低效的。
3、教学要求缺乏差异性、对学生缺乏耐心及鼓励
农村小学的孩子受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思维的平均水平差异较大,这样用同样的内容去教有差异的学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致使孩子缺乏父母的指导和约束,造成他们在学习上显得积极性不高,自我管理能力又不强,使得学生差异性变得更大,教学效果比较低效;又由于我们教师急功近利,简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我们一些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圆柱体等的面积公式时,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求它们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来的,然后就让学生死记硬背面积公式,学生就算是背熟了也不懂得如何运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表现在平时的课外辅导中,对学生的问题简单应付,对学生的求知欲缺乏鼓励。
4、教师缺少改革信心,致使难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是实行教学成绩一票否决,家长们往往也认准的是分数,班级学生成绩高了,老师就是会教书的好老师,否则就不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孩子以后中考、高考,选择好学校还得要高分。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倾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因此教师没信心去改革课堂,走进课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法想用却不敢用,难以建构切合实际的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改变农村数学课堂低效现状的对策
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了所有老师需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1、了解学生因人而教,鼓励学生提升兴趣
了解学生的个性。农村的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肯定。因此,在平时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鼓励、肯定学生在活动的具体表现,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同时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农村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也不能灵活运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解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适度提出学生课前预习问题。这个问题应紧扣教材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多数学生能够或基本学得懂,以之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的习惯和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认知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做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教材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能逐渐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应变传授者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设计要着眼通晓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重点应放在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如何使抽象、理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感性化,如何使空洞的说教变成鲜活的实际例子,从理论到实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理解、探究并掌握新知识,从而在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即为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然后引导学生口述:“我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推理得: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
最后综合上述认识,以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知。这样,每个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整理,人人都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并深化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与质疑探究能力。农村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千方百计的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
3、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促进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见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无味,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而我认为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自学为主,以探究建构为主。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课堂上老师提问时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问题要难易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中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取长补短,展示个性化的独到见解;也可以互相启发,彼此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 “一带一”,使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使自身的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获得和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就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余增彬,《浅谈山区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校园(学习)》,2018年第0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