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来源:互联网 sk004 | 王红霞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三、问题导向教学法

  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过程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问题导向,就是在教学中以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从分析现实问题出发来阐述理论的思维逻辑。由于疑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动力,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设置疑问作为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一个有代表性的现实问题人手,作为分析的样本,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出相关理论,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把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由问题引出理论,用理论分析问题,理论寓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之中,现实问题置于理论的视界之中。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在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历史和人民是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讲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可以设置疑问: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主权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5个,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当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再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在历史、现实以及主观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总之,问题导向的方法,能够有力地、及时地回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出的各种鲜活的问题,避免了简单的强制性灌输,凸现了大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也启发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智慧。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课堂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适应数字化生存的新环境已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这同样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带来深刻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已经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新理念的教师,需要不断撷取、采集信息,将之科学合理地加工,为我所用。当前互联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绝对不是一所图书馆所能比拟的;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信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引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过去那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在讲解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有一个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其中有一个表现就是列强对清朝皇帝的离宫、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抢劫。如果单纯的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学生会感觉很乏味,认为是老生常谈、索然无味,但是如果我们在此播放一段关于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及目前仍然堂而皇之陈列在英法博物馆中的圆明园文物的图片资料,学生收听、观看后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文明和进步还是落后和灾难,同时也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对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善于应用,便于记忆,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目的,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建立教学网络平台和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教学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此外,我们还要尽可能地采用最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除了最基础的PowerPoint之外,后来又有Authorware、Flash 、Director、Multimedia Tool Book等。各种课件制作软件都有优缺点,而且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使课件对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交互更加便捷,并且体积更加轻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

  五、激励教育教学法

  所谓“激励”,就是指向别人提供积极性,而积极性是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动力。人受到激励,就会行动起来,就能前进,就能发挥他的潜能。激励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教育自觉的理念,它可以使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它还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可以让顽石开花,师爱更是一颗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钻石,它的光辉可以为学生们树立一面不断前进的旗帜,为他们指明在学海中航行的方向,为他们黑暗的人生旅途点亮一盏明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可以穿透一切的。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对学习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走上讲台,采用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资料及素材,然后让学生模拟教师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解。期间,学生自然会格外关注自己要讲的问题,主动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并设身处地地体会、领悟当时的历史场景与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都会得到增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有参与、有交流,课堂就有生气,思维才能活跃,教学才有启发的意义。这是教师单纯的灌输式式教学方法难以产生的效果。第三,建立学习成绩及课堂表现激励制度。成级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和他们对不同需要的追求程度而定。比如可以利用板报、专栏、广播、展示、照片、获奖证书等各种形式对取得良好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自己也鼓励别人。在物质奖励方面,学校或学院可以对有出色表现的优秀学生实施奖学金制度,也可以由学校出资或向社会募集资金奖励那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到红色旅游圣地或革命纪念展览馆等地参观、学习。另外物质奖励要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物质奖励是基础,精神奖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这样才能发挥长久的激励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信息产业部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内容涉及下一代网络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无线通信、网络与信息...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学报创刊于2004年12月28日,属于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省级公开出版物。历时6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学报已...
证券法苑《证券法苑》
《证券法苑》内容简介:作为资本市场的自律监管者和法制建设的参与者,我们深切感受到,资本市场历经多年发展,法律体系渐趋完备,但法治基础仍旧薄弱,前沿问题、热点问题...
历史文献《历史文献》
《历史文献》(年刊)创刊于2004年,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主办。《历史文献》以刊地未刊珍稀历史文献及解题考證文字为其特色,同时也介绍藏书源注、馆藏特色。 《...
传媒国际评论《传媒国际评论》
《传媒国际评论》(年刊)创刊于2013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 《传媒国际评论》理论...
船舶设计通讯《船舶设计通讯》
《船舶设计通讯》半年刊,创刊1972年,是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主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自创刊以来,本刊专注于传...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