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可见,对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引导,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学习内容,以一个“首席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所以,在学习成果展示中,教师的教不是有形的教,而是无形的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引导。
(一)展示前的引导
茶艺中第一步骤“沐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既在泡茶之前用开水烫壶,这不但可去除壶内异味,清洁卫生,又能提升瓯杯的温度,有助挥发茶香。学习成果展示前,教师的指导亦有如此功效。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指导引领,才会有精彩纷呈的内容展现。在自主筹备展示过程中,教师亲自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筹备过程中去,这很重要。
1、展示内容的引导
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分组进行自主探究的。在学习成果展示中,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当然,在成果展示前,各小组已明确分工协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是对于汇报展示内容的选择,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不能缺少。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探究中的疑难,考查其对学生的适宜度,从而展示适合每个学生和小组的内容。 如以《称象》为例,展示时,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办法都比较感兴趣,为此他们都提出要以 “曹冲称象之我见”开展成果展示。我们把学习目标定位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探究曹冲称象办法之妙,妙在何处?启发引导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理清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找出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那么,在展示后,学生应该对“曹冲称象办法之妙”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成果展示内容的引导,需要老师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前做到心中有数,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学生的思维进展,又需要随时做适度的调整。
2、展示形式的引导
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侧重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成果展示应该立足在语文学科本位上。 如在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上,到底该采用 怎么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们采取图文结合展板和猜字、谜游戏展示汉字演变,用 PPT形式展示人名的学问,用小组快板形式展示菜单中蕴含的文化,用报纸刊头实物材料和书法展示等形式展现书法作品的特点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丰富形式的背后都与学科知识、能力相关,并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这样始终围绕“语文”这一本体展示成果的个性活动,由于形式多样,保持了学生的积极性,所获得的成果定能根植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真正学到东西,真正感受到自己 的成果,使这种学习成果的展示变成永久性,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 效果。
3、小组成员的指导
自主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有自主意识,又要有合作探究意识,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部分学生还是无法自主、全程参与,其中有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原因,也有在小组展示中不懂得将自己的优势与之有机融合,如此展示效果将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展示活动。如在小组分工上,引导他们擅长作文的学生,让他负责小组的执笔任务;擅长电脑的同学,让他负责信息搜索任务等,让有特长的孩子发挥在关键处,在自我习得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又如在成果展示上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这时,各小组通常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好本小组的汇报展示。小组长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小老师的角色,要把本小组各组员的学习收获、学习心得组织好汇报给全班同学听。组长要考虑包括该如何安排小组展示的时间,按什么顺序,需要展示哪些学习成果,用什么方式展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思考、设计这些问题时,小组长必须先了解小组各组员学习所得,想汇报哪些内容;然后想好学习成果展示方案,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最后才能在班上进行组织汇报。在小组展示时,小组长是整个小组汇报的组织者、 指导者。所以在展示前,老师应先向各组小组长了解他们准备怎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学习所得,并指导各小组长做到汇报时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通过提出能带动整个小组有思考价值和思考空间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报交流展示。同时,组织各小组长设计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汇报方式和总结学习方法,避免雷同。只要教师在展示课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进行优化组合,可使课堂避免陷入“自流”状态,提高课堂效率。而不必担心课前有了太多的预设使展示课显得“假”。这些引导也能增加小组长在学习展示上的信心,有了信心,他们才会有创新。在成果展示前,教师深入小组学习活动当中,把自己融入小组团队,适时地引导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好展示前的自主学习活动,在小细节中予以指导,学生的成果展示会获得更大的效果。
(二)展示时的引导
学生在成果展示时,教师需要摆正自身的角色,努力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正如茶艺中那一“春风拂面”之 举——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展示时,我们教师不能主宰课堂,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存在,要在关键处做好引导,发挥“春风拂面”之举的作用,适时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适时地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
例如在执教《遨游汉字王国》成果展示时,学生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字谜游戏、人名学问、、菜单文化、书法殿堂等。展示活动中教师不能“作壁上观”,而是要定自己为引导者,促进者。如在猜字谜结束后,教师小结猜字谜的方法;在人名俱乐部展示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很欣赏“人名俱乐部” 的探究精神,他们还开展了社会调查,这样的组还有吗?这样的引导,无形中引领、鼓励学生走进探究之门,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书法作品学生展示后,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书法作品,并介绍个别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的特点。教师在这里的角色,只是单方面的促进行为,而不是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的不知到知,很好地体现出了一位成功引路人的角色,呈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我习得知识的景象。 但课堂终归是无法预设的,有时候展示的主体学生会因为太关注自我或其他原因出现“卡壳”,这时,更加需要老师适时的指导。如在一次朗诵课文时,当一位学生展示了他的朗诵之后,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小组长就带领全体同学朗诵,完全忘记了小组成员手中与之相匹配的图画还未展示。我等待了一会儿,希望她能注意到他的小组成员,但是小长完全无意识,于是在她主持完后,我先肯定小组长主持得好的方面,再加上一句——“有这么棒的小组长,所以整组同学都非常投入,全班同学都被你们感染了,谢谢你。小组长,你也该谢谢你的组员啊。再问问你的组员们,还有没有意外的惊喜带给同学们。”经过这样的提示,小组长终于把目光投射到自己的组员身上,非常自然地,那位同学的画得以展示。老师这样的指导,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了小组长对同伴的观察感受能力。 此外,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展示氛围,因势利导,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够愿意参与进来,发表想法,让他们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