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三)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集团管理体制与创新运行机制。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总结交流成功经验,以合作共赢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成员单位共同发展。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开展围绕商贸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课题研究,提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逐步形成集团内政府、行业、企业与院校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创新专业课程考核与学生评价体系、共同培养专业技能型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用性教材、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共同开展就业和创业教育、共同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级技能型商贸类人才。
(四)深化合作办学,拓展合作领域
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集团内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切实贯彻校企共育职业人才的总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以贯之地推动优质企业共同参与。重点加强与集团成员企业的合作,共同扩大实施订单培养、项目培养、公司培养、管理培养、贯通培养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新路。从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发展来看,集团内院校应进一步提高为集团内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开发、培训、再培训提供一体化的多层次、综合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实施“定制化”培训。同时与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合作组建培训中心,为企业员工提供在岗、转岗等培训服务。借助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技术改造,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手段。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与集团内院校密切联系,共同推进商贸物流专业建设,提高育人水平。推进校政合作办学,加强与集团内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提高集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行业合作办学方面,加强与集团内行业组织联系,促进商业信息资源集团内成员共享。
(五)实施合作育人,实现互利双赢
集团内院校通过聘请集团内企业的技能导师、校外班主任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施教,共同管理,引导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推行专业教师“一师一企”制度和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校企长效合作的运行机制;以实施项目合作为纽带,提升教师教学及科研应用水平,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六)推进合作就业,构建共担机制
树立合作就业观念,加大合作就业力度,拓宽合作就业渠道,创新合作就业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共担就业与校校合作共担就业新模式,实现共赢目标。与集团内企业深入合作,通过建立“源头合作”关系,扩大订单班数量;通过建立“中间合作”关系,扩大企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参与;在集团成员单位内部形成旨在针对毕业环节的“供需洽谈会”常规制。校校合作共担就业方面,通过加强与集团内其他院校合作,逐步实现集团内院校学生共享就业信息与资源。
(七)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合作共建企业信息资源库。与政府、行业合作共建企业信息资源库,内容包括企业机构信息、资源信息(科技成果信息、研究项目信息、企业专家信息等)与供需信息(技术转让信息、难题寻解信息、人才招聘信息、新产品信息等),这些信息能有效满足不同企业需求,促进企业发展。二是合作开发人力资源。利用职教集团平台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三是开展四技服务。为企业合作开发技术,进行技术转让,为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等。开展技术和管理咨询,为企业特定的技术项目和管理问题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项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开展技术服务,以集团内职业院校技术知识优势为企业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等,为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技术鉴定、经营和管理创新等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毕守一.职教集团合作办学中教学运行机制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2010.1(61-63)
[2]曹晔.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几个问题的基本认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37-39)
[3]叶峰.浅析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脉络[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130-132)
[4]周劲松.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选择与功能实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94-96)
[5]杜旭东等.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趋势[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1(57-60)
[6]杨煌.发挥职教集团功能,实现校企互利双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77_179)
[7]王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09年10(6-8)
[8]蔡金晶等.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J].黑河学刊,2011.O5月(107-10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