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1、应试教育的弊端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被妖魔化为见“分”不见“人”的机械的认识活动。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升学心理压力、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
农村学生课外读物严重匮乏,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课题实验,旨在树立学生“大语文”观,写作心灵,阅读生活,以写作促阅读,以阅读促积累,做到读写结合,创建作文材料积累研究体系,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能写、会写、善写、乐写,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作文教学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作文质量不高,言之无物,内容空泛成了制约我校语文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村学生课外读物严重匮乏,加之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虽从多年前我就开始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丰富作文,但现状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改善。就材料积累而言,学生存在为材料积累而积累,没有系统和科学的体系,学生虽然每学期都积累几大本材料,但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形成了为积累材料而积累的尴尬局面。
2.学校特色的彰显
在总结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我决定实施“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材料积累研究”课题实验,旨在通过课题实验创建作文材料积累研究体系,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能写、会写、善写、乐写,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树立“大语文”观,写作心灵,阅读生活,以写作促阅读,以阅读促积累,做到读写结合。把材料积累与系统的观察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构建素质作文训练的目标体系,做到学生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
(二)研究原则
1、基础性原则:素质作文训练之材料积累,必须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材料积累的方法。
2、主体参与性原则:素质作文训练之材料积累,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材料、教学中参与命题、选材、评改等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3、有序训练原则:素质作文训练之材料积累要按照有序训练的原则,按作文教程的训练体系,科学、连贯、相对完整地进行素质作文材料积累,有灵活性,更有规定性,克服素质作文之材料积累的随意跳跃、随意重复的弊端。
4、及时反馈原则:教师在学生进行材料积累时要及时了解,及时指导、检查、督促,要求课内作文当堂写作,当堂评收,及时反馈。
5、激励评价原则:对学生的材料积累的评价和学生作文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尽量发现学生在积累和写作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评价原则
1、新课程理论与本校的实情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全程参与,全面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事求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评价手段去解决在评价中所遇到的困难的原则。
5、坚持以发展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原则。
(四)研究方法
l、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10年研究的经验,拟准备在全校实验班级中进行子课题的实施。
2、活动推进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从而推进课题的实施。
3、经验总结法。实验过程中广泛总结实验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富有实效的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子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三、研究过程
1、在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我先后请虾子中学和虾子镇中学课题实验教师传授课题实施经验,指导我开展课题实验工作,由此制定了具有可行性的《“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材料积累研究”实施方案》,为明确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措施;为平稳、顺利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实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2009年9月开始,学校专为实验班级每周开设2节素质作文训练课。我严格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及时扭转实验过程中的偏差。
3、每期我主动承担3节素质作文教学实验课,将作文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原生态地呈现在全校老师面前,恳请他们批评指正,逐渐在实践中提升理念,使自己的实验行为始终与课程改革同步。
4、竭力夯实“四个一万”的训练。即一万字的课堂作文(每周1次,每学期至少16次,每次至少600字),一万字的课外作文,(片段训练每周至少2次,每学期至少32次,每次至少200字;周记每周一次;要求学生写日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和指导学生发表文章。),一万字的口头作文(以课前两分钟活动为主,课内外结合,每周至少5——6次,每学期至少85次,每次至少150字),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或做卡片,摘抄词句,手抄简报,课前两分钟活动记录卡,每天至少150字)。对这四类作品,做到了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评改和学生评改相结合,对做得好的同学的作品集中展示。以学期为单位,将优秀的作文辑录成册,自办了刊物《作文与做人》。这是学生和我们素质作文实验小组成长的足迹,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笔可喜的财富。
5、除自办刊物外,我还积极推荐学生优秀作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上投稿并发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热爱写作、热爱语文的激情。
6、课前两分钟语文活动。实验以来,我们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帮助学生多方面积累了素材。①格言背诵,要求学生按类别收集名言警句,摘录并背诵。语文课前轮背,背后谈谈对格言的理解,一周开展一次格言背诵比赛,如“惜时格言背诵”“勤奋格言背诵”“爱国格言背诵”等等;②成语故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各小组内有一名同学收集一个成语故事,每天给两个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机会上讲台讲故事,总结成语意义并造一个句子;③成语接龙,语文课上任意点一名同学出一个成语,全班做成语接龙游戏;④名人小故事,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注意收集名人故事,课堂上讲给同学听。潜移默化中伟人的优良品格浇铸在学生心中;⑤精彩片断赏评,学生把课外阅读到的精彩片断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并进行点评,主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段话;⑥日记读评,七年级时每节课确定两名同学,八、九年级每节确定一名(因日记篇幅越来越长),被确定同学课上朗读自己近期日记一则,其他同学参与评议。点明优点,指出不足;⑦佳作欣赏,师生共同收集优美动人、哲理性强的文章,课堂上推荐给同学师生一起欣赏,一起感悟,一起评价,一起思考,对“一万字的口头作文”训练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