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小组一:
成员:王琪铃、张恬、陈泓睿、蔡怡菲
课题:《废电池所造成的伤害》
分工:王琪铃:调查《人们对废电池的危害的了解》,查找相关Flash
张 恬:查找关于废电池的危害及电池的组成
陈泓睿:完成探究实验《废电池对植物的影响》
蔡怡菲:查找废电池对人体危害的资料
内容:日本废电池事件、废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废电池各元素的危害、“废电池对生物不利影响”的实验探究、废电池的回收现状及对策、问卷调查、结束语
小组自评得分97分,班级评价得分88.9分,教师评价得分92分,评价等级为优秀。小组反思: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选题合适,因为是第2个小组上台,演讲时间上控制比较合适(第一个小组超时5分钟,扣分明显),同学的反应还不错!问卷调查的范围偏小了一些。教师点评:选题合适,学校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箱和专题讨论,切合实际;演讲和展示内容包括废电池危害事件、废电池相关的调查问卷、实验探究、防治措施和对策,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有感染力,演讲具有一定的效果,时间控制适当,小组分工明确有效,课题研究的模式和过程值得肯定。
小组二:
成员:庄蕴菲、罗培文、杨雅庆、王绍锬、吴陈杰
课题:《赤潮》
分工:罗培文:赤潮简介
杨雅庆:赤潮的发生原因
庄蕴菲:赤潮的危害
王绍锬:我国赤潮
吴陈杰:赤潮的监测及防治
内容:赤潮简介、赤潮产生的原因(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赤潮的危害(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人类活动与赤潮、赤潮的防治与监测、结束语
小组自评得分94分,班级成员评价均分82.3分,教师评价得分80分,评价等级为良好。小组反思:内容过多,好图片不够。又因为前面做了一个重复主题的课件,后面选择的课题和课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熟悉。教师评语:小组选题比较适当,准备的内容也比较充实,但是内容过多,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涉及的专业名词比较多,部分同学不理解;课件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小组的自我评价分值偏高,与班级评价及教师的评价有一定偏差。
小组三:
成员:冯欣埕、张鑫渟、沈安澜、林倩瑜
课题:《人类猎杀动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分工:张鑫渟、沈安澜、林倩瑜分别查找珍惜动物的资料,并制作幻灯片;冯欣埕查找人类猎杀动物情况并整合幻灯片。
内容:濒临绝种的猫、鸟类与生物链(麻雀和渡渡鸟的例子)、虎鲸数量的减少、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及保护动物。
小组自评得分81分,班级成员自评70.2分,教师评价得分65分,评价等级为合格。小组反思:主题不够鲜明,虽然分工明确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充分准备。教师点评:小组选题具有可行性,但内容和课题不太贴切,几个模块没有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有临时拼在一起的感觉;演讲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个别组员在讲台上只是对者PPT朗读而没有演讲,听众效果不是很好,建议小组选题以后多围绕主题来充分准备内容和材料并熟悉课件。也存在小组的自我评价分值偏高的现象,小组成员的自我认可度较高。
六、表现性评价的启示本次表现性评价活动,学生小组分工具体、任务明确,参与面高。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分析、课件制作、课堂汇报的过程,绝大多数学生从小组合作、资料分析运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本案例的评价活动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带来启示。
表现性评价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的目标导向和及时指导。评价目标和表现性任务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学生能够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太难或者超出学生可用资源的任务学生无法完成;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分工和进度及时追踪和指导,否则学生的课堂表现将会打折扣。表现性评价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没有课前的认真准备、课堂的积极展示,课堂汇报表现将深受影响,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将无法完成。
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增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学生及时评价自已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解决调查、汇报中的问题,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变只重视知识内容的学习倾向,从而强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实际意义,关注社会问题,体现新课改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表现性评价代表一种新的评价理念,适时开展表现性评价将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徐岩,吴成军. 中学生物学科中的表现性评价及其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8):75-80
[2] Richard J Stiggins.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第四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55-187
[3] 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 (11): 50
[4] 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4:70-71
附录:三个小组评价得分量表
小组一
小组自评:
|
分数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资料丰富(30分) |
30 |
√ |
|
|
|
课件精彩,图文并茂,有感染力(30分) |
30 |
√ |
|
|
|
演讲层次分明,声音洪亮,有感召力(20分) |
18 |
√ |
|
|
|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有效,展示小组合力(20分) |
19 |
√ |
|
|
|
总评(画“√”) |
97 |
√ |
|
|
|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