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表现性评价包括明确评价目标、选择表现类型、设置表现性任务、制定评分规则、实施并选择样例等过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表现性评价案例显示,表现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交流与合作、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体现新课改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物;表现性评价;案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仅凭常规的纸笔测验很难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协作情况做出评价,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己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也是一种基于观察和主观判断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流程包括明确评价目标、选择表现类型、设置表现性任务、制定评分规则、实施并选择样例等过程。现以初一生物《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教版)的表现性评价为例,分析表现性评价的步骤、过程及意义。
一、明确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目标需要确定考查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倾向,特别是技能性目标。《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探究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教材在编写上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境保护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以及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本章的表现性评价注重活动过程,通过学生调查分析、汇报的过程,对学生从小组合作、资料分析运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设置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应该详细规定展现能力的背景和条件,同时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和记住评估他们表现的规则。通过《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人类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更应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本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同学们根据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自由组合分组(每组4-5人)自选题目,查找资料,完成课件并在课堂汇报。
三、制定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是一套用来衡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成果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典型学习行为反应的语言描述和等级判断,也包括对各种学习成果特征的详细要求。通过生物教研组的共同研究,大家认为《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这章对学生记忆性的知识要求不高,侧重于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上,适当给学生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调查研究,小组合作,课堂演讲,将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表现性任务的评分规则应当针对以下四方面进行:主题与内容、课件展示、演讲效果、小组合作情况。教师和同学要从这四个方面的表现考虑,根据小组同学课堂演讲和展示,给每一个小组评分。成绩总分100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小组展示时,全班同学对他们按四个维度打分并填写在评分表上(不含自己所在的小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小组进行小组自评,小组成绩包括小组自评、其他同学评价(取全班平均分)、教师评价。
上述基本思路明确以后,还需要对评分规则进行更详细、更具体的界定。我们通过讨论,大家对论证过程达成以下一致意见。做了上述分析后,我们共同商定了以下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表现性评价评价量表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主题与内容 (30分) |
演讲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资料丰富(25-30分) |
演讲主题鲜明,内容较充实,内容基本为主题服务(20-24分) |
有明确的主题,有一定的内容,内容部分证明主题(10-20分) |
主题不明确,内容不能适当地证明主题,内容不充分(0-10分) |
课件展示 (30分) |
课件精彩,图文并茂,有感染力(25-30分) |
课件内容丰富,有一定的说服力(20-24分) |
课件有一定内容,精彩程度需要提高(10-20分) |
课件内容不充分,没有图文并茂(0-10分) |
演讲效果 (20分) |
演讲层次分明,声音洪亮,有感召力 (15-20分) |
演讲有一定层次,有一定效果(10-15分) |
能够完成演讲,声音需要提高(5-10分) |
声音太小,只是读念PPT内容或者不能演讲(0-5分) |
小组合作情况 (20分) |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有效,展示小组合力(15-20分) |
小组有分工,上台演讲能体现小组合作(10-15分) |
小组有一定分工,个别组员没有完成(5-10分) |
没有分工,或者没有构成小组(0-5分) |
总评(画“√”) |
|
|
|
|
上述四项单独评分(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互不影响。总分85-100分,总评为“优秀”;总分75-84分,总评为 “良好”;总分60-74分,总评为“及格”总分60分以下,总评为“不及格”。
四、实施评价活动 我们在做了任务描述之后,将评分标准也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课题任务,每个同学必须参加一个小组,确定课题(不许重复题目),小组成员有分工合作,课堂演讲时每个成员都要发言,演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演讲结束后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完成小组自评和活动反思,班级其他成员按上述标准进行相互评价。经过小组完成表现性任务、小组分工合作和班级演讲展示,学生活动结束了。我们收集了每一位同学的评分表,回办公室按上述标准做出自己的评分和评语。这样,每一小组都有三方面的评价材料:老师评价和小组自评及班级同学评价。
五、评价案例分析 本次表现性评价每班用时2课时,以下选取初一(12)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小组的展示内容和评价进行分析(全班9个小组完成内容较好,没有出现不及格的小组)。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