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美]杜威著,姜文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 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9] 刘长海、杜时忠:《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3期,20—23页
[10]张忠华、 姜黎红:《德育基础: 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与激发》,《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3月,70—72页。
[11]戚万学:《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初探》,《山东师人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41-45页。
[12]于洁:《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德育的启示》,《理论前沿》,2008年7月上旬刊,278—279页。
[13]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0硕士学位论文。
[1]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2]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92页。
[3]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4][美]杜威著,孙有中等译:《新旧个人主义》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5]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6]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7][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第一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8][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页
[9][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年版,第173页。
[10][美]杜威著,姜文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1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英文版,纽约1916 年,第184页.
[12]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
[13]叶澜:《“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