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或测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对教学评价的改革在目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却鲜有提及。形成性教学评价作为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其评价内容和手段与文中分析的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亦相吻合,是一种值得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研究和提倡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教学评价;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形成性评价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不仅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多层次的外语人才。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英语专业高等教育也面临着 “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突破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教学实践上长期以来的‘费时低效’;外语人才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弱”[1]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高等英语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使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和重要议题。这一人才培养定位可以说为我国高等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确定了目标,是推进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一次机遇,但如何培养英语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又是一种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可见,高等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不仅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的不断完善,而且要注重发挥教学评价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本文提出改革一直以来以总结性评价或测试为主的教学评价,采用注重教学过程的形成性教学评价是培养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评价——英语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21世纪的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全面走上改革之路的标志可以说是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称《若干意见》)的颁布。在《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新版《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在2000年颁布实施。之后,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到教学上,《若干意见》和《大纲》都明确了英语专业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材上的改革等。此后,外语界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探讨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更是反复强调运用研究性、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2][3][4]。全国各类高校的外语专业也都尝试了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但实践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进展缓慢。”。[5]笔者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改革中,鲜有提及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以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即便是《大纲》里提到的“测试与评估”部分也主要是说明专业四、八级考试的作用。虽然补充道:“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各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但这一带而过的一句话往往会造成我们对教学评价的不重视,也不能如上面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那样给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具体明确的、有意义的指导。可以说,当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似乎忽视了“教学评价”这一重要教学环节。
(二)改革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1.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指导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实现与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归根结底教学是否有效,有效的程度如何都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才能判定”。[6]
教学评价是伴随着教学的产生而产生的,教学评价理论已成为当代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日趋显著,已被看作是探讨和研究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都非常重视教学评价工作。他们积极研究各种适应评价的可行方法,以对学校教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作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力图以此为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出合格人才。教学评价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和学业落后的现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之一与我国目前的教学评价状况有直接关系。绝大部分学校往往不是为了教学而评价,而是为了评价进行教学,并且过分重视给学生划分等级的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7]从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现状而言,英语专业教学评价多采用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且演变成了总结性测试。[8]教师往往是在学期或者学年期末编制具有难度和区别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使学生成绩拉开距离。尽管有些学校加入了平时成绩或期中成绩,但分数的决定性作用始终未变。虽然测试与评价密切相关,但评价不同于测试。测试着眼于客观正确地把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加以数量化,而评价则是评估测验的结果拥有的价值;测验重在客观事实的“获得”,而评价重在对事实的“解释”,即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从教育的观点来看,真正重要的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因此,“这种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既不客观也不全面,且给教学带来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9]
首先,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运用、思维过程等一系列探究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仅凭成绩评价学生学业的单一标准不仅会误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强化了“应试教育”,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与思维的训练。再次,这种注重鉴别作用的评价也不能给教师提供充分有益的反馈信息,帮助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内容等,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悖于我们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理念和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评价方式确有改革的必要。我们要建立起一套合乎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的、新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如果不进行评价的改革,教学的改革也就很少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