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的操作性研究。从操作性层面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体系的设置问题,即如何在会通后称谓学科名称,如何具体调整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的学时,如何配合政史哲的会通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等。第二,上课方式的变革问题,即如何通过上课方式的改变来体现学科的会通,如何在知识传授和授课方式两个层面体现知识的相互渗透,如何将学生的思维由单向性转化为多维性等。第三,师资力量的配备问题,即如何选聘有学科会通知识和能力的老师,如何加强对既有教师在学科会通方面的培训力度,如何衡量和评价教师的学科会通知识与能力等。
其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的前瞻性研究。汇总如上对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操作性研究,从教研发展规律的视角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从预测的目标方面看,主要围绕其应用性与推广性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本项目开展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本身的影响,是否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本专业成教学生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本项目开展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影响,本项目研究是否能起促进其他相关专业学科会通方面的深入研究,从而带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方式的变革。
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政史哲会通研究的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二:其一是专注于专业知识而忽视基础知识;其二是专注于专业技能而忽视基本能力。这两方面体现在教育教学环节就是轻视通识教育,既少有文理渗透,也少有大文大理意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政史哲会通就是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时代要求确立四方面目标要求。
其一,教育理念创新。成人教育既然是为了适应社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既然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就必须改变过去学历教育的传统认识,以能力为中心。不仅如此,还必须针对边缘学科发展和学科融合的态势,根据社会多领域交叉事务的呈现状况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具体而言,主要实现四方面理念创新,即由“单一知识培养型”转变为“多维能力孕育型”;由“专业引领型”转变为“出口引领型”;由“学术发展型”转变为“能力专长型”;由“学科人才培养型”转变为“社会人才输送型”。
其二,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方案创新既要立足于本专业,又要跳出专业的规约,立足于专业之外看本专业,要有大专业意识。为此,一方面立足本专业,注重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本专业领域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育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要跳出专业的规约,不能仅仅受制于专业本身知识和技能体系的要求,还应注重专业之间的联接,融入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还应当有大专业意识,从大文大理和文理渗透的视角来完善培养方案,最终达到打通相关学科边界,减少重复性、压缩教学课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标。
其三,课程体系创新。“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摆脱以往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课程改革,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6]结合管理专业的实际,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通识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工具技能应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模块和其他课程模块。政史哲会通是通识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它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压缩了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政史哲会通的理念也应融入其他模块,尤其是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模块之中。管理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管理问题复杂多变,加强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模块建设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而加强这一模块建设又必然对学生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历史知识、思维视野等方面提出要求。
其四,教育模式创新。结合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特点,要积极推进“知识+技能”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关键就在于探索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教学实践新模式。推进这一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有战略眼光,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如电子政务实验室之类的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批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自到参与到管理实践中去,实现在干中学。另外,还必须重视并创新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各样成功或失败的管理案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必须依赖教学方法的改进,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政史哲会通研究的操作规程
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会通政史哲,实际上就是要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系统的课程体系,组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必须要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规程。
其一,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在管理专业中实现政史哲的会通,必须以科学制定培养目标为前提。培养目标主要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可望达到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西方成人高等教育注重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主要是通过一般性知识的学习来拓展学员横向的知识面;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员在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通过职业技术的学习来培养成人学员适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在我国,因长期强调成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而忽略了它对成人个体全面的自我发展功能。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修订好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自然是培养管理人才,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限于管理技能,还应当包括看问题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支撑管理技能的基础知识。
其二,正确设置课程体系。一般而言,成人教育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西方国家注重把握一般性知识和一般性技术的平衡、专门知识与特殊职业技术的平衡,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比例,并且高度关注了学科间的渗透。比如,在麻省理工学院,文科学生必须学习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实验课共108学分。结合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正确设置课程体系也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注意文理渗透和学科间的会通。正确设置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应本着公共基础理论适度、够用,专业基础课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课将理论教学与成人学生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设。对于管理专业而言,可将政史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既节约时间,也实现公共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