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摘要〗小学六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综合,该学段的总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份量。复习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到串起这些珍珠的红线,把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探索合理、可行的复习课基本教学结构,以实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
〖关 键 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复习”一词的:“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巩固。”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复习课的特点是:“理”和“通”。“理”,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能力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通”,即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得到提高。复习课教学主要包括四“要”:一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并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弥补;二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行,竖成线”,从而构建知识体系;三要着眼发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要延伸、拓展知识,以求温故而知新。
本文从小学数学当前复习课教学误区分析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复习策略。
一、小学数学当前复习课教学误区分析。
因为,复习课中的知识点是“学过的东西”、是“温故”,因而也就使复习课的教学,往往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走进误区而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
我的地盘,学生时空少。《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而在复习课上,老师过度主导,主观意识很强,不顾学生内在的“思、说、做、学”的心理因素而一味往下“灌”,更谈不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材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㈡、
题海战术,复习变练习。“整理与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㈢、
千人一面,层次不分明。《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课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千人一面,整齐划一,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不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地拔高知识的难度,各种偏、难、怪题充斥整堂教学,导致优等生一知半解,中等生云里雾里,学困生则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
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
㈠、更新教师观念是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核心。
学生应当是课堂上一切活动的主人,也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他们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协商探究者。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班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复习课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实现“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与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只有把学生的想法、意愿和经验考虑进去,只有得到学生的参与帮助,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案。总之,教师不再是数学复习课中的“专制者”、“讲学者”、“供应者”、“评判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
㈡、理顺几种关系是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前提。
小学数学复习课在坚持做到“重基础、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抓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精讲精练”等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必须理顺、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一要把握复习进度的快与慢。复习进度的快慢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吸取“欲速则不达”的教训,不要因进度过快而影响复习效果。二要处理好重点、难点与知识的关系。特别是新教材、新课标。考试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大大提高,试题越来越活,这就要求我们的复习课必须明确复习目标、注意复习时“度”、注重例题和练习题的覆盖面等。三要理顺讲、练、评的关系。讲、练、评是复习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不能因为“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评”而影响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重视课堂复习与个别辅导。课堂复习不能只照顾大多数学生,更不能只为“尖子生”而复习,而应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因材施教,还要以个别辅导的形式类弥补,以全体学生得到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㈢、讲求复习技巧是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关键。
第一,整理归纳,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复习目标、任务、方法等,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让学生初步进行典型练习,寻找发现规律,从而上升为可感受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应用题是一大难点,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复合应用题解题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要么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最后的问题;要么从问题出发,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条件。
第二,因材施教,关爱差生。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组织积极有效地练习。但是,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的事实。因此,在复习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上,我们要力求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复习试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学习较好学生要鼓励其上一层楼,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复习中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随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三,延伸拓宽,发散思维。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所以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见解性的问题,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复合应用题,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或解题思路,但复合应用题可能涉及好多数量关系,但它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实现对知识的扩展过程。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和去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等形式,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意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