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1]。
(二)制度体系是主体
1.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当代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强调课程的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本科生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降本科生科研方法培养融入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有利于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可以尝试采取课堂讨论、课外实践和小论文等多种途径进行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点”到“线”到“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2.组建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
可以考虑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指导委员会”,负责本科生科研项目的评定、审核和监督指导。该委员会应由校党政领导牵头,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代表组成,从而有效整合校内外的资源。这种人员配备,既可以引起校内领导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重视,又可以联络企业界支持赞助,缓解学校科研经费有限的压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建立本科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科研制度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设计过程中,打破目前由院系直接将学生分配给某个老师的局面,鼓励学生和老师的双向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选题和写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根据自身的选题爱好选择合适的导师,也可以激励老师的科研积极性,将学生选择自己为指导教师作为一种荣誉,认真对待,与学生共同钻研,力争达到最优的科研效果。
(三)保障措施是关键
1.政策保障
主要是制定配套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每年可定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年会、科技活动月等,在此期间举办科技作品评审会、论文交流会、开展设计大赛和财经知识竞赛,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科技竞赛活动等,籍此来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改变以往主要以“理论考试”分优劣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制订综合培养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本科生科研工作。
2.经费保障
本科生科研的主要经费来源应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外资助,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企业奖学金和个人基金会等。二是校内资助,一方面是学校提供的部门本科生科研经费,另一方面是从教师科研项目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助本科生科研。在美国,教师提供的经费所占比例很大,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经费校内资助的主要来源
[12]。但在我国,目前高校用于本科生的科研经费少之又少,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今后应加大经费保障,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各种科研奖励基金,表彰科研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学生,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学民,陈丽.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者——本科生科研委员会简介[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第1期:18-19。
[2]夏婷.影响大学生科研绩效的因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10期:34-38。
[3]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14-17。
[4]李冬梅,张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年第3期:24-26。
[5]刘莎莎,王彤.高校本科生科研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65-66。
[6][8]王付欣,何滔.大学文科本科生科研能力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究,2008年第1期:48-52。
[7]黄波,邵曼利,段洪.经管类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2期:71-72。
[9]邬家瑛,钱辉.轮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63-65。
[10]肖富群.论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J].教育评论,2011年第6期:39-41。
[11]顾万荣等.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1年第5期:24-27。
[12]彭安,向本琼,张根发.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第2期:75-79。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