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与学生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认知规律,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他们独特的见解,他们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及其教学效果等做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而且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认识自我,拓宽教师的反思渠道,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与自己对话
在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行成于思”,教学反思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思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一日一反思活动,引导教师用教育教学理论剖析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设计、教学现象、教学结果,在反思中形成对教育的理解,从而实现自己从经验型向智慧型的蜕变。
1.与自己的过去对话
“我思,故我在”。所谓与自己的过去对话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把活动中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或教学启示,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这里的过去可以是一堂已过去的课,一个已完成的教育学生的过程,或者参加完的一次教研活动、听的一堂课甚至是一个讲座等,凡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和启示的一次过去的经历。我的理解就是把活动过程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活动目标是否达到,活动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等,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情节上,及时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捕捉新鲜灵感,记录深刻体会。只有通过教师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展开质疑和思考,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与自己的现在对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状态,就是沉浸于“琢磨”之心境以至忘我,进入古人所谓“涤除悬览、藻雪精神”的研究创造的境界。与自己的现在对话就是教师将身心完全融入工作境界,实践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的教学环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师都要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拿出最佳方案,选择最佳状态,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在高效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让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变成自己的话去说,变成自己的能力去做,变成自己的智慧去思索。这不正是对“好教师做什么与怎么做”的明明白白的诠释吗?
3.与自己的将来对话
与自己的将来对话就是“学然后知不足”,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做好发展规划,即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作细致的自我剖析,如教学基本情况、个人教学优势、发展潜力、存在问题等,量身定做,自我定位,制定好自己的成长发展计划书,包括个人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的方案和措施,可按照教师的自身潜能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计划要详备,可操作性要强,短期、中期、长期都要有。唯有如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更明确,专业发展的速度才能跟快捷。
作者简介:周云华,女,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科管理、青年教师培养、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历史学科教学习惯研究。近六年来有五十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
主要代表作有:
1.《新课程背景下县市级中学地理教科研工作的思考
———以江苏省常熟市的地理教研为例》
(中文核心《地理教学》2006年第6期)
2.《平和求实 平稳求变-----2006年江苏历史高考卷特点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
3.《浅尝“小变”成“大道”-------新课程背景下史地教研工作的新思路》
(中文核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第6期)
4.《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文核心《地理教学》2008年第1期)
5.《以学科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中文核心《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1期)
6.《大备课组——提升区域学科教学质量的锦囊妙计
——以常熟市高中历史学科为例》
(中文核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4期)
7.《研习班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
-——常熟市史地学科青年教师培养策略之初探》
(中文核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5期)
8.《我们从困惑中走来——常熟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
(《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年第9期)
9.《把握五度加能增效
————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对策》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年10上)
10.《改变让教学开放更精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22期)
11.《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说高中生历史解题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1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0年第5期)
12.《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新授课型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1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0年第6期)
13.《常规教研“不常规”——采芳辟蹊径,为有花木深》
(中文核心《地理教学》2010年第4期)
14.《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中历史浸润性课堂的建构
——兼谈2010届江苏高考历史学科一轮复习策略》
(中文核心《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2期)
15.《巧用CAI助学 激活历史课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6期)
16.《“模糊”——教研员的艺术经》
(中文核心《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4期)
17.《在“悦读”中成长》
(中文核心《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5期)
18.《历史听评课方式的转变》
(中文核心《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5期)
19.《教研员的两个好习惯》
(《江苏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5期)
20.《基于说课的教师教学品质的再思考——兼谈常熟市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