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因素 评价指标 指 标 涵 义 评价等级 内容
及权重 序号 名称 权重 内 容 优
100-86 良
85-70 中
69-55 差
54-
德 育
0.20
1-1-1 思想道德素养
0.25 拥护党的领导,关注国家发展,关心时事政治
积极要求进步,靠近组织,团结同学
专业思想牢固,热爱体育事业和教师职业
1-2-2 生活作风及习惯
0.25 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不搞歪门邪道
生活严谨,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孝敬父母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热心为大家服务
1-3-3 遵守校纪法规
0.25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自由化现象
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没有出现违规和奢侈浪费
热爱学校、班集体,文明礼貌,讲究卫生
1-4-4 参与集体活动
0.25 对集体活动有满腔热情,并积极参加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和劳动
团队意识强,在各类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
智 育
0.55 2-1-5 专业理论 0.30 各门专业理论学习、考核的平均成绩 2-2-6 专业技能 0.40 各门专业技能学习、考核的平均成绩 2-3-7 其他学科 0.20 其他理论学科学习及考核的平均成绩 2-4-8 科研活动
论文设计 0.10 认真参加院系及其他范围的科研活动
毕业论文设计及完成情况
专业
能力
0.25 3-1-9 运动实践能力
0.30 坚持课余训练,身体素质和技术提高显著
是院系或校级运动员,在竞技活动中成绩显著
运用体育特长在学校及学生社团中发挥作用 3-2-10 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0.25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热心参与学生社团工作并起到骨干作用
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学生和社会 3-3-11 教育实习成绩
0.25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习、研讨、辅导等活动
教育实习活动表现积极,实习成绩评价好
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产生一定的实践效果
3-4-12
自学能力
0.20 善于学习,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学习态度端正,丰富本专业的理论素养
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4.3 考评的实施程序和方法
4.3.1 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管理艺术,它的核心工作就是能全面、准确地评判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以此为导向,为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教育人才奠定基础。因此,为做好该项工作,应在院系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学生管理及评审组织。评审组成员应是多维的,须从多方面进行选择。应有院系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人员组成,从多角度广泛采集被评者的信息,力求全面无误。
4.3.2 评价的方法可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测评形式。先由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实事求是的进行自评;再由教师、学生代表等对其进行核评;最后由评审组进行分析、综合、测算与归类,得出最终结果。评价可以一学年举行一次,到毕业前将各学年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每阶段的评价结果为评先评优、评奖学金、干部任用等提供依据,毕业时为用人单位推荐和选用提供有效材料。
4.3.3 评价结果的分析及运用。对评价结果及量化数据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便于管理者进行比较和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另外从分类指标的数据中可以显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差距,找出扬长避短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明确方向,不断凝练职业素养。
5、结语
5.1体育教育专业要加强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经常修习所形成的文化涵养,它是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被认可的、具有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人的素养可以引导正确认识与对待所从事事业的基础,是指导人们参加教育活动的航标,也是推动人能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构成的研究,优化培养方案,对于塑造新时期体育教育人才大有裨益。
5.2 当代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
根据现代教育工作的需求,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永恒价值的基础素养:职业道德要优化,知识层面要广博,心理素质要健康。具有职业特点的实践素养:教学指导能力要突出扎实,组织协调能力要体现水平,科学研究能力要突出宽和精。具有发展价值的扩展素养:涉猎知识要广博,博采众长要开放。具有高效价值的创新素养:崇尚科学、解放思想、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只有具备创造性素质的人才会有开拓能力,才能成为教育领域的栋梁之才。
5.3 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
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培养规格要细化;在课程结构构建方面应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为出发点,并体现以下特征:通识类课程知识面要宽广,并且有职业指向,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内容,力争应用性。专业类基础课程要充分体现基础,起到对体育专业学习和继续发展的引入门作用,集中有限的课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功底。专业任选课程要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以及专业兴趣,包括技能方面的和理论方面的领域,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技能方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相结合。
5.4 通过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
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学体育教育人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以及科学管理是现代教育必由之路。通过制定德育、智育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衡量和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综合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好的学风,促进其全面发展,奖勤罚懒,鼓励创新。同时,评价结果还有利于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学生整体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成长实行总体控制,建立正常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玉宝.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分类及实现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3)
[2] 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199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