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引入6S管理,丰富校园文化
引入6S管理,丰富校园文化
来源:互联网 sk004 | 陈三员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引入    6S管理    校园文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二)6S管理是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

  在引入6S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我校积极创建“校以育人尚能为本,师以传道授业为乐,生以进取成才为志”的核心校园文化,并把校企合作文化、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专业文化、文体文化、社团文化、师生个性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以校园核心文化为中心,以学校特色文化为抓手,以师生共建为驱动,使学校的特色文化深入人心,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引入6S管理有利于建立学校内部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营造氛围,铸就学校管理特色与校园文化品牌。通过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素养。

  (三)6S管理是学校业务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管理、教务教学管理、行政后勤管理、招生就业服务管理等日常业务工作。要想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水平,重点要做好抓“现场”管理工作。在学校,“现场”主要包括教学楼、操场、办公室、宣传栏、教室、实习现场、寝室等“目视区域”,在这些区域应用6S管理,不仅可以理顺工作思路,提升学校视觉感官效果,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很好的贯彻执行学校的决策部署,促进学校各项业务全面整体推进。

  (四)6S管理是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需要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是学校发展建设的有利契机和重要发展机遇。作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的我校来说,积极推进以“干部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能力建设”为改革方向,按照“突出主题、抓住重点、有序推进、科学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来开展和推进我校的“示范校”建设,运用和推行6S管理,发挥 “示范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学校整体业务发展。抓住学校新的发展机遇,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外树形象,内树品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综上所述,急需在中职学校引入和推行6S管理,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实习中,还是在学校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都需要积极灌输和运用6S管理知识,把6S管理作为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管理课”来学习和应用,真正发挥6S管理在学校中的“实力”和“魅力”。

  四、6S管理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实施

  6S管理作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积极引入和推行6S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就我校在引入和推行6S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做以下介绍。

  (一)学校引入和推行6S管理的背景要求

  我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老牌技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学生服务;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为企业服务;以创新为动力,提高层次,为社会服务”的学校质量方针指引下,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但随着社会形式的不断发展变革,我校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招生困难、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教学质量下滑、管理体制跟不上发展形式等主要问题。鉴于这些问题,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教研教改,调整专业结构,增强办学实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更加贴近社会办学,贴近企业办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根据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和“示范校”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校园内引入和推行6S管理,吸收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顺应学校新的发展要求。

  (二)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学校立即成立6S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任亲自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中层正职任执行委员的6S管理工作组。结合学校实际,起草并制定《学校6S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内容具体、职责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校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将6S管理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6S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求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工作上要相互支持,行动上要步调一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三)转变思维、广泛宣传、活学活用

  学校在刚引入和推行6S管理的时候,存在着许多阻力和困难,主要有:有少些同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思想固化抵触,认为6S管理麻烦,没必要推行,这就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想方设法,加大沟通力度,提高教职员工思想认识,并积极利宣传画、黑板报、网站、校刊等方式广泛宣传6S管理知识和6S管理提升将给学校带来居多的好处,逐步消除大家的疑虑,并做到企业6S管理校园化,在学习借鉴企业6S管理时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6S管理氛围,促进6S管理的校园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建设。

  (四)校企交流、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分批次、分阶段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6S知识培训。通过聘请企业专家、6S资深管理人士来学校授课,举办“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专题讲座,传授6S知识要髓,帮助学员掌握6S方法和技巧,提升6S管理执行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开展6S工作,并随时做好6S管理的信息跟踪、反馈、指导等工作。另外,学校通过内部选拔推荐6S 管理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脱产学习企业优秀文化、企业先进管理知识、6S管理经验等,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学校的各项管理中去,提高6S推行质量,提升教师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互利双赢

  在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一般都与各相关企业或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双盈”模式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验证和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我校也不例外。我校与大连机床、玉柴机器股份、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资源工享、信息互联、定单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校企交流和6S管理校园化的推广。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班主任、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深入企业一线,实地了解企业的6S管理和6S文化,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共建6S管理“样板车间、样板班组”,深化企业6S管理与学校6S管理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我们也知道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1.可以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制定,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可以在学校新专业开发建设及教学计划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咨询委员会”的作用。3. 通过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专家、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还可以广泛吸收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到我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直接将企业6S知识搬进行校园,搬进课堂等好处。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1.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解决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2.可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缓解企业临时用工困难。3.可以选拔优秀技术人才,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中的难题。4.可以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招工成本高等许多问题好处。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和形式,挖掘校企合作潜力,积极引入和推行6S管理,使6S管理深度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学习借鉴企业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6S管理工作,提高6S管理水平。通过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双赢”合作模式推向新高度。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03/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世界林业研究《世界林业研究》
《世界林业研究》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80/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问题探...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Science in China》(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Science in China》主要刊载自然科...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广东省科技情报系统所和广州地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道微量元素科学新的理论与应用研...
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季刊)创刊于1984年,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 《外国语言文学》面向全国,走向国际是刊的宗旨,多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全国各地作者在英语、法语、日语等语...
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5-1103/G3,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创新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