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田径竞技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其发展历程归纳为初创时期、迅速发展时期、破坏与恢复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崛起、新发展等时期。本文主要从世界田径三大赛上中国获奖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深入地论证和归纳总结,发现中国田径竞技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我国国田径竞技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从而促使我国田径竞技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 中国田径竞技;发展;历程;趋势
田径是各项体育运动最基础的项目,各国都非常重视田径运动的发展。在各类综合性体育竞赛上,田径比赛是奖牌设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一项。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田径我国的田径竞技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分散到有序的发展历程。国内有不少论文针对我国田径竞技在国内或国外的某一赛事获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田径竞技的发展和展望进行研究或是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本文利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总结并分析了我国田径在世界田径五大赛事所取得的成绩和国内全运会上田径运动的发展,全面而客观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田径中国田径竞技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我国田径竞技发展方向,希望为我国田径竞技未来发展战略提供着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 新中国田径竞技动发展历程
1.1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田径竞技发展与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竞技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确定了社会体育的方针和任务,中国现代体育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等开始形成,为中国田径竞技的发展打下来稳固的基础。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可将这一期间分为3个发展时期。
1)中国田径竞技的开创时期(1949年—1956年)
这一时期段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体育事业百废待兴。1952年在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下,开始形成了新中国体育基本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热烈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比赛。田径竞赛运动规则出炉,各级运动队相继成立;一批体育场馆及体育院系陆续建立,田径运动在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我国首批国家田径运动队于1953年成立,次年中国田径运动协会成为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会员,中国田径在国际上取得了合法地位,开创了我国田径竞技在国内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田径队开始访问中国,相互进行交流。1956年国家体委第一次公布了1955年的37项田径记录,随后还公布了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条例(草案)及田径等16项运动员的技术等级标准,该年我国已有田径健将运动员9名。这是我国田径竞技的起步阶段,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号召及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下,我国田径竞技的初步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田径场馆设施的建立和各项相关制度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田径竞技的发展,为我国下一时期田径竞技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 中国田径运动迅速发展时期(1957年—1966年)
这是我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田径的管理系统和科研机构已具雏形。“向科学进军”和“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各个科学技术研究开始渗入到田径竞技训练结构,解决了田径训练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教练员、等级运动员。在教练员不懈的努力下,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本着“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田径竞技水平达到迅速发展,有许多田径项目接近世界水平,我国大批优秀田径运动员开始在世界田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如1957年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m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59年在北京地区优秀田径运动员比赛中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姜玉明以11s6的成绩排女子100m跑世界第6名;1965年我国短跑运动员陈家全以10s的成绩平男子100m世界纪录,崔麟男子110m栏成绩13s5,倪志钦男子跳高成绩2.25m均排世界第1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是我国田径竞技提高幅度最快的时期,科研逐渐涉入,训练理论不断更新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田径竞技水平的迅速攀升,另外,外来的先进技术及训练理论的引进对我国田径竞技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我国原有的田径记录全部刷新,某些田径项目的竞技水平已经赶上或者超过世界水平,其他田径项目的竞技水平也逐渐与世界竞技水平的差距也不断缩减。
3) 中国田径竞技发展经历严重破坏及迅速恢复时期(1967年—1978年)
文革十年间,中国田径也随之陷入“十年浩劫”其科研机构撤销,教练员、队伍解散,田径运动训练场馆、器材设施等被严重损毁,使整个管理体系处于瘫痪状态。正常的田径训练教学工作无法展开,群众体育也被视为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行为”,国内外田径比赛完全中止,导致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大幅度滑坡,与世界田径竞技水平的距离再一次被急剧拉大,我国田径竞技项没有一个能达到世界竞技水平的前10名,更无一人达到奥运会田径比赛的报名标准。文革十年确实给中国田径竞技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严重挫伤了田径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但从1971年开始,我国田径在文革期间绝处逢生,各种形式的活动零星开展,中国田径队于1974年首次参加亚洲运动会,获5金、10银、6铜,9人2队破9次亚运会田径运动会纪录,并取得了男女团体总分第2名。1976年底中国田径也开始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建立健全了各田径规章制度并陆续公布了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极大促进了我国田径运动的迅速恢复,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田径竞技的重新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8年田径协会恢复在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中的合法席位,在同年第8届亚洲运动会上 ,中国田径健儿勇夺12金、9银和13铜,与第7届亚运会所获的田径奖牌总数相比可见,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已经迅速恢复并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田径竞技崛起并走向迅速发展时期(1979年—2000年)
奥运会
世锦赛
世界杯
亚运会
年 运动 名
份 员 次
年 运动 名
份 员 次
年 运动 名
份 员 次
年 金 银 铜 总排名
份 (枚)
1984 朱建华 铜牌 1983 朱建华 铜牌 1981 邹振先 银牌 1978 12 9 13 第1名
1988 李梅素 铜牌 1987 阎 红 铜牌 1989 黄志红 金牌 1982 12 11 12 第2名
1992 陈跃玲 金牌 1991 黄志红 金牌 侯雪梅 银牌 1986 17 18 8 第1名
黄志红 银牌 徐德妹 金牌 张 丽 银牌 1990 29 21 11 第1名
李春秀 铜牌 钟焕娣 银牌 1992 李惠荣 金牌 1994 22 17 8 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