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迄今为止研究没有发现这种关系。Ryan(1963)研究指出,学业成就(或许与IQ有关)和平衡任务的绩效没有任何关系。Start(1964)也指出,IQ和学习一个新的体操特技的相关只有0.08,说明两者几乎没有共同能力。同时Thomas等(1972)证明了儿童与成人在心理能力测验和运动能力测验之间的相关也很低,但Ismail等(1963)却发现运动能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有中等程度相关。还有研究指出,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别是很微小的,有些研究显示运动员要好些,而有些研究显示运动员差些,这些差异很难评估,因为每个学期选修的课程、得到的学分等都不一样。但在进一步扩展对低IQ的研究发现,熟练操作与智力存在相关(Hoover&Wade,1985)。为什么智商低下和运动行为会存在如此强烈的相关至今还不太清楚,对此有多种假说。一种观点认为低智商的人一般身体活动量较小,童年期缺乏运动经验导致运动能力的低下,而不是智力功能的低下导致的。也有观点认为严重低智商的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方面存在普遍缺陷,包括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能力。
但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生产流水线对动作操作要求很严格,但对决策没有要求时,经过训练后低智商的个体仍能够娴熟地完成工作。这些所谓的“学者”,在精神和动作技能方面有显著才能,但低智商不在这部分考虑范围之内(Leon K. Miller ,1999)[16]。
3.4 康复个体的动作技能学习
对有特殊神经损伤的个体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信息。信息的有效性可以对没有中枢神经损伤的个体的信息做比较,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损伤的作用,以及中枢神经部分特殊作用的理论上的优势。
低综合征的个体在一定生理和认知损伤中显示出来遗传损伤。比如,Elliott(1987)建立了一个模型,低智商个体的半球机能与年龄相应的控制是部分相反的,这种机能上的相反,已经暗示了这些个体动作技能表现的特殊方面,特别是演讲知觉和创造力。对患有帕金森病和霍金森病的人的研究对康复个体的基本活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患有帕金森病的人活动迟缓、开始运动有问题并产生颤动,其基本病理学导致过量运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例如,Wishart等(2002)[17]和Summers等(2002)[18]对年轻成人和健康老年人中的双手协调与患有帕金森病者的双手协调绩效的信息做对比。这种研究可以通过对没有损伤的个体研究的约束实验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在控制活动中的作用和特殊基础。
另外Jorn Diedrichsen等(2003)[19]对遭受胼胝体病变的被试进行了双手协调测试研究,这项研究揭示了在双手时间控制的活动出现正常轻微联合不会在胼胝体病变的人身上发生。Franz等(1996)的相关研究表明尽管胼胝体病变的被试画符号几乎没有困难,有完整胼胝体的被试几乎不可能把不适合的长方形画好,这些发现提出了包括控制上肢活动任务中胼胝体的重要作用。其他病人组的对比研究调查近些年也广泛展开,包括对患中风的人、有小脑损伤的、大脑前叶损伤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康复个体的动作技能控制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见地。
3.5 专家—新手差异与熟练操作
对各种技能水平人的差异研究已经成为个体差异研究中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其基本问题是专家与新手技能水平差异的方法。专家—新手差异研究有很多方法,每种方法都对某一活动领域中人们的技能水平差异原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3.5.1信息编码的差异
早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国际象棋手几乎能把他以前参加过的比赛对局过程完全回忆出来。为了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这种优异的记忆力,William等(1973)给国际象棋新手和专家展示一盘比赛至半的残局,然后将棋盘拿走,要求他们复盘。和期望的一样,专家的回忆绩效明显比新手好。然而,随后再展示一盘随机摆放的棋子,专家的表现与新手成绩相当。实际比赛中的棋子模式对专家来说是有意义的,而随机摆放的棋子则无任何规律可言。所以,回忆优势是受个体的专门知识影响的。
这种现象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也存在,尤其是在需要知觉成分参与的运动项目中。Abernethy和Neal (1994)研究了斯诺克专家和新手回忆实际比赛中球的位置。他们发现尽管专家在该任务中表现得比新手优秀,但将球随机散放在桌子上时,两者的表现没有任何差异。在其他很多运动项目中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果(Starkes等,2001)。近年来,研究者也对复杂技能的专家新手问题进行了研究,如Michael 和Tuffiash(2007)[20]等让20个专业拼字游戏选手和没有接触过的新手在做完拼字游戏后再进行标准言语能力测试,结果发现两者只在拼字游戏中表现出显著差异,而言语表现并无高相关。
3.5.2 视觉加工的差异
眼动仪可以帮助研究者对视觉搜索期间被试的视觉注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技术,研究者可以确定专家和新手在收集环境信息方面,尤其是在观察对手运动时的视觉搜索差异。与新手相比,专家在视觉搜索方面更有效,因为他们的注视点更少[21]。然而,Starkes等(2001)研究显示了相反的效果,通过大量短期注视点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眼动仪在区别专家和新手注视点的位置上显得力度不够。
研究专家和新手视觉差异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录像的情境判断,然后让专家和新手比较录像中某些时间点或空间位置或两者兼有的动作判断。例如,Salmela等(1979)要求曲棍球守门员根据录像中对手击球之前的不同时间点或者之后,预测球的可能方向,其使用的特别的方法包括遮蔽显示出的相关的或不相关的部分,如手臂的各个部分和对手的羽毛球拍。Watkins等(2003)[22]对专业运动员和奥运会田径选手的研究也发现,专家比新手能够更早地而且能从更多空间资源中提取重要的视觉信息。
3.5.3口语报告测量
研究专家—新手差异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报告数据分析法,即对从事某体育专项的运动员的口头报告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是要鉴别出专家与新手在战术、程序、规则、细微差别等专项领域的差异。相关的测量理论有以经典测验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测量,以及以项目反映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测量。经典测验理论采用的计算公式很明了,是运动心里测量中主要依据的理论,但它以一个相同的测量标准误作为每个测试者的测量误差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受测运动员的个别差异,而项目反映理论可以预测和解释不同的受测者的特质和潜能,但其计算公式复杂,实际应用较少。
我国学者漆昌柱等致力于口头报告量表的研制,于2004年对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的研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在2007年又进一步对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做了修订和信效度检验,并对滑雪、自行车等运动员做了相关测验,为我国体育运动实践开发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心理唤醒测量工具。这种研究相对较新,对专家-新手间的知识差异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