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个体差异研究的现状
个体差异研究主要通过不同的变量进行的,这些变量又称为机体变量,可以在人群中直接测得,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或家谱等。研究这些变量与某种技能操作之间的关系很有意义,如追踪能力测试中男性比女性表现是否更好,或者当年龄超过40岁后活动速度会随之降低多少,这就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般思路。现在的研究集中讨论那些与理解人类技能操作相关的五个重要变量,即年龄、性别、智力、神经损伤和熟练程度。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讨论。
3.1 年龄对熟练操作的影响
个体差异中年龄变量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类称作运动发展研究,主要研究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与经验积累,运动技能的发展问题。该研究表明随着人们逐渐长大,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随之增强。大约到18岁左右,个体能在技能操作的各个方面获得巨大而系统的提高[7],主要包括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 (Högler 等,2008)[8]、体态(Woollacott 等, 1994)、力量(Blimkie等, 1996)、预期和预测能力(von Hofsten, 1983)、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决策和运动速度、投掷准确性(Halverson等, 1982)、身体活动表现的知觉控制能力(Rhodes等,2008)[9]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经验的丰富,这些能力也会不断的发展。因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年纪大的孩子做得比年纪小的孩子要好(Claes,1983)。除此之外,近年来用动力模型理论的观点来解释协调技能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Smith和Thenlen(2003)[10]提出运动发展,尤其是幼儿动作发展以及协调技能的出现是由于身体各部位相互作用或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一项新技能需要从偏好的稳定的协调模式过渡到一种新模式,因此,在练习一项新技能时,学习者必须要考虑自己协调模式的倾向特征。这种观点将新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论引入到运动发展研究领域,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第二类主要研究在高龄阶段,年龄的增长对个体操作的影响。该研究领域主要关注随着年龄的提高,运动系统中运动能力的相应变化。衰老研究和运动发展研究一样,需要控制大量与运动动作有关的变量,如姿势控制(Teasdale等,1993)、协调(Serrien等,2000)[11]、手臂快速运动(Laura A. Wojcik等,2001)[12]、追踪(Jagacinski等,1995)、时机(Buekers等,2002)[13]等的研究。Spirduso(2005)等对这些因素以及其它与衰老过程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综述。
在衰老对老年人动作反应的研究中,Fozard和Quilter等(1994)比较了性别间的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被试的年龄水平介于20岁-90岁,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反应时延长的速度相当缓慢,但选择反应时延长的速度却比较大。对那些要求迅速决策,特别是复杂性较高的任务,绩效的下降是衰老研究的一个最普遍的结论。Kjerstin Ericsson(1996)对年龄的研究中,又发现人们的行动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慢。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直接测量速度的任务中,而且存在于间接评估速度的任务中。比如,在需要准确性和速度的的任务中,总分会受到由于年龄增长使得速度下降的影响,或者随着速度下降,但同时增加或保持准确性,速度-准确性的权衡会有明显变化。
依据早期研究,速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活动减慢,不仅涉及到神经传导时间,而且涉及到作出决策和其他信息加工方面。然而后来Welford(1984)的研究证明,速度下降也可能与年长者比年幼者更“谨慎”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不想在任务中犯错使得人们不论老幼速度都变慢了,如Morgan(1993)指出战略因素是对年龄和人类技能操作的研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尽管衰老研究大多集中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变量上,但也有很多操作一直到老年依然保持得很好。比如,Wishart等(2002)[14]研究中,对有关协调的一段翻译,超过80岁的健康成年人和年纪较轻的成年人表现得一样好。因此,研究不仅要探讨某些影响因素,还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以减缓个体的认知和运动行为下降问题。
3.2 性别对熟练操作的影响
性别差异几乎是所有运动任务的研究主题。有些研究直接研究性别差异,而有些则是在其它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性别之间的差异。
研究普遍认为,男性在很多运动项目上都比女性优秀,一些项目中差异是很明显的,如游泳、田径和球类以及其他有男女项目的运动等。实验性研究也发现了男性在很多技能行为上比女性优秀,如各种运动技能、力量、轨迹追踪、爬梯子、投掷、跳高和跑等。Thomas(1991)等指出,很难判断这些差异是否因性别本身而引起,因为很多任务的成功与身材大小及其它的因素都有关系。Noble(1970)探讨了女性在什么任务上会比男性优秀,结果发现女性在需要感觉辨别,如颜色辨别的任务上比较突出,而且在速度和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任务中比男性做得好,比如一些快速操作如卡片分类、做记号、敲打、瞄准等。在反转字母任务,即要求将字母表倒过来或者由上到下尽可能快的打出来,以及一些小运动任务中女性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研究者并不仅仅停留在证明某些技能存在性别差异,还探寻了产生这些差别的渊源。Bairstow等(1980)在研究中要求被试用手对准将球滚向几米开外的一个目标上面。当背景或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与单调时,男女的成绩差不多,男性表现稍微好些。但当周围的环境变得复杂时,无论是杂乱的线条或形状的视觉干扰还是用磁带播放道路上的交通噪音干扰,女性的操作成绩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对男性的影响要轻得多。说明女性排除环境中无关信息干扰的能力弱于男性。因此,男性和女性在处理或加工信息的差异会对他们在运动和工厂环境里的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产生的原因未知。此外,Witkin(1994)也指出,女性比男性更依赖于外界环境的信息。
对于产生性别差异的研究并不能仅看研究的表面,首先应该知道其重要性,男女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并且表现在很多任务上。即使从统计上看,男性在某些任务中比女性优秀,但女性也会在很多任务上做得比男性好。其次,现在还不能肯定性别差异中有多少是由于性别本身造成的。众所周知,社会强加给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标准是不同的,男孩参加体育活动往往会得到表扬,而女孩子表现出娇柔一点和羞涩一些会受到赞誉。同时,两性在运动操作中的很多差异可能是由于两性间不同的运动经验造成的。此外,身材的大小和力量的差异也是决定运动技能成功的关键。Michael [15]等(1995)指出,如果这些因素全都不存在,那么性别差异就会大大减少,而女性在很多运动任务中也会优于男性。
3.3 智力对熟练操作的影响
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考以及有效地应对环境的能力。其与动作技能的成功息息相关。研究认为人类产生运动技能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所以智商越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越高,操作的效率也会越高。因此,如果根据IQ对被试进行分类,不同IQ组在动作技能的操作绩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即智商和绩效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