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体差异的研究集中于在各种任务或行为中个体的变量,其在动作技能教学和学习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龄、性别、与动作绩效有关的智力、神经损伤以及专家-新手差异等都是引起动作技能中个体差异的因素变量,一方面反映出技能学习的相关特征,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技能学习得到精细发展。本文以个体差异的研究现状为基础,探讨个体差异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以及涉及到的主要变量,以期对未来动作技能教学和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动作技能;个体差异;研究现状
1引言
个体差异(individual ability),是人们之间稳固、长久、潜在的区别[1],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人作为个体,在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千差万别,连生理属性最相近的双胞胎在智力、性格、爱好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对个体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几乎和心理学的发展是同步的。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这是鉴定个体运动能力和潜力的有力指标。
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个体差异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说个体差异是促进技能学习从单一加工机制向多重加工机制转变的关键因素[2]。个体差异体现为不同的差异变量,如年龄、性别、智力、大脑完好程度等对技能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技能学习时必须充分考虑,因为其会影响到技能学习的进度、效率等,进而影响个体学习水平和绩效。对个体差异的深入研究和把握,对于技能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运用学习策略有深远的意义,动作技能学习亟需建构有效的个体差异理论框架来指导。
投稿日期:2010-6-4
第一作者简介:董佼(1987-)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邮箱:nmjiaojiao1987@yahoo.com.cn 电话:021-54340952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通过讨论鉴定个体差异的两个主题,分析个体差异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探讨个体差异研究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重要意义。
2 动作技能个体差异的研究主题
个体差异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方面主要关注个体潜在运动能力,即不同个体因遗传差异或经验不同而产生的能力强弱,这些能力在不同的任务中相关程度不同,如运动个体在力量型运动任务的绩效表现和其在准确性运动任务中表现的相关性等。另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对个体运动能力的测量结果可以作为对其在其他运动任务中或未来的运动中表现的预测指标。
2.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motor ability)是指一种专门与运动技能操作有关的能力[3],是个体完成任务或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潜在的或支持性的结构。在动作技能领域个体差异研究主要关注界定和测量能够标志和区别个体间差异的能力,因为其决定了学习者和运动员在运动技能操作任务中能否有好的表现。对运动能力间关系问题的争论中,一种观点认为运动能力之间高度相关,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同的运动能力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就运动能力问题进行过专门讨论,现在主要的观点有一般运动能力假说和运动能力的特异性假说。
一般运动能力假说(general motor ability)认为所有的运动技能表现都以单一的、整体运动能力为基础。这种观点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从日常的观察如操场、田径场等中得出的,认为有些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胜任任何运动任务,即全能型。相反,另一些人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在所有运动项目上成功。从而可以假设有一种潜在的因素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关系,那就是一般运动能力。然而到了上世纪50到60年代,一般智力能力和一般运动能力概念都受到了严厉批评。相关批评主要是Henry及其学生(1958)进行的个体差异研究以及Fleishman(1960)在美国空军中开展的有关飞行员个体差异的研究以及其他类似项目的研究。Bachman(1961)的爬梯子任务和平衡仪任务研究结果与一般运动能力甚至一般平衡能力的概念相反。Parker和Fleishman(1960)进行了相关矩阵的胳膊测试程序,测验间的相关系数大多很低,这也不能支持一般运动能力理论。类似的研究也有很多,一般情况下,不同技能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这种结果不能支持一般运动能力理论甚至是一般运动能力的子能力,如平衡力等。
众多的研究证据支持运动能力特异性假说(specificity of moter ability),最早由Henry(1958)提出,他认为对于不同的运动任务运动能力是不同的。此假说在本质上有三个方面,第一,Henry认为运动能力的数量庞大,可能有上千种。第二,他认为这些能力是独立的,以至于一项特殊能力的强度与其他任何一种能力的强度无关。第三,我们参加的每种任务或技能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能力组合,当任务发生变化时,原来的能力组合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从而满足新的任务的要求。随后出现的一般时机能力假说与Henry的观点不同,Keele等(1985)发现时机和知觉产生之间的相关很高,说明感知和动作的产生之间是相关联的。在1988年他们还发现,对有神经紊乱个体的研究显示小脑对于时机保持有重要作用。这些成果为Keele和Ivry 提出个体差异的模块化观点提供了依据,同时Jones(1993)也论证了这个观点。Williams等(1992)发现,被归为运动“笨拙”组的儿童与同龄控制组儿童相比,在运动和知觉时机上更具有可变性。不过,并不是所有对运动时机的研究都支持一般时机能力,当四肢运动时机和颚运动比较时,只有很低的相关性[4]。此外,Robertson(1999)[5]认为,由敲打、画线、画圆组成的时机运动显示出极小的相关性,只有在相似的时机率下完成相同任务时,这种相关性才会很高,这对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的研究提出了挑战。
2.2 能力预测
预测是个体差异研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一直是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个体在某一任务中的技能水平或分数来预测其在其他任务中的技能表现,这对于运动员选材及学习者在未来运动生涯中的表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类预测问题,如研究生管理者为了预测新生在将来的学业中能否取得成功,可能会对其进行特定的智力能力测量。对于动作技能,重要的是要预测其在职业或岗位上能否取得成功。Schmidt(1974)最早设计了一套对牙科技师进行预测的测验。第一步是评估被试需要完成的工作技能,得出被试对该项工作的描述,随后要考虑的是这些技能需要哪些能力组合。早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能的技能如手灵敏性、手指灵敏性和稳定性。所以,成套测验中在第一组测验中应包含这些能力作为参照测验。第二步则是进行表面效度的测验,评价测验中的操作与实际工作中操作的相关度,例如在一个测验中,被试需要在三个牙齿模型中选择一个与参照牙齿在大小与颜色上最匹配的模型。对动作技能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相关测验,如要测量肌肉冲动的一致性,要求被试在100ms的时间内手持铁笔做快速的弹道运动。这种预测最重要的是确立标准分数,标准分数可以是一个人一年的成果水平,在比赛中判断一项运动的绩效水平、工作绩效的匹敌率或其他能最好的预测成功的测量。随着预测技术的使用,在军事、工业、职业体育领域成套测验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Henry等(1955)对美国空军和海军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最早和最系统,规模也很大。最典型的是Schmidt(1974)的飞行员研究,他研制了10项测验对飞行学员进行测试,相关的标准分数是由飞行技术等级评定、多学科知识测验、领导能力评估以及人格特质等组成,这些测试包括多种运动和知觉预测测验,并对其标准分数进行评估,得出哪些预测测验对预测成就最有用。一些职业足球队也使用了这种测验。但是正如Steven等(1993)[6]所言,预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人类运动能力的理解还不够,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这些能力都是试验性的生理的或心理的过程,而且这些能力仅局限于以手操作的情境下。测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被试的指导、评分系统、仪器设备的构造等都要不断调整,每一次变化都旨在与标准分数的相关能够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