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说:“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量多提出坚定、明确、公开的要求。”点评只有明辨是非,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激情引导到正确而健康的轨道上。新课程改革并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教师过度的激励、一味的赏识只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低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
四、个性化点评以创新和多样为理性追求
传统的课堂点评主体是教师,教师点评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学生却始终处于被点评的客体地位,等待着老师的指点、评价,这种点评方式导致学生很少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活动单导学”英语课堂在点评的主体、方式、形式、工具上力求自然与多样化。
从点评的主体看,建立“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并重的多元课堂点评方式。“活动单导学”课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是具有生命的人。除教师本人点评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点评,这样,不仅评者、被评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还可以提高双方的学习兴趣。把点评的过程当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比如,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或回答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点评,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整学习行为。比如在学生写了一个单词,或朗读一段对话后,教师总会让同学们点评一番,对与错、优与劣,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小组活动或游戏活动中,学生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还是小评委,他们可以就各方面做出评价,从而促进自我各方面的发展。
从点评的工具看,除传统的教师口头点评以外,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往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从点评的形式看,教师除了当堂进行课堂点评外,还可以采用问卷式点评。譬如,考虑到时间关系及个别学生不敢当面表达意见等因素,可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把课堂中的一些感受、意见和建议反馈出来。
总之,转变单向性的点评,构建一种多维的点评网络:真情与激励、点拨与引领、自然与创新,使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而且敢于否定,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化发展得到促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军:中小学评语改革中的几点思考,《教学与管理》,2002,
如皋市高明镇高明学校 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