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 要: “校长沙龙”是一种新的校长培训模式。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日益丰富,世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校长培训作为教师培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训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丰富。
关键词:校长沙龙 校长培训 实践性
“沙龙”作为一种有主题的、定期的、小规模交流与学习的方式在校长培训中得以充分运用,即“校长沙龙”。20世纪末,“校长沙龙”作为一种有效的校长培训新模式在我国校长培训中逐渐兴起。在高校,“校长沙龙”成为各大学校长交流、讨论与经验共享的平台,也成为大学生领略大师风采、感悟大师智慧的重要场所。在中小学校,“校长沙龙”备受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机构以及中小学校的青睐,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蓬勃开展。“校长沙龙”的主题日趋丰富与多样,涉及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优质办校、教育教学、校长成长等众多方面。举办单位众多,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社会媒体、企业等。其组织形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网络成为“校长沙龙”重要的交流工具。组织制度不断完善,制定了章程,规定了组织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
鉴于沙龙在校长培训中的诸多特点,深入分析我国传统校长培训时发现,其培训方式以讲座与讲授式为主,无论是校长入职培训、提高培训或者是高级研修,讲座与讲授在培训课程中往往占有很重的比例。这种培训下,参训校长大多以理论知识获取为主,与实践想脱离,导致参训校长缺乏积极性。正如国内学者分析指出:
[[1]]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对校长专业能力的培训,使经过培训的校长在面对复杂的学校环境时,往往难以应对。正是基于校长培训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校长沙龙”作为一种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培训方式,以专家座谈了解最新教育发展动态,以同行讨论分享办学经验,以参观实践体验办学智慧,克服了传统校长培训的诸多弊端,突破我国校长培训发展瓶颈,在我国校长培训中迅速推广。
一、 “校长沙龙”实施的理念指引与目标设定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校长培训理念至关重要,先进的培训理念能有效地引领校长培训实施行为。在理念的引领下,培训实践行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大规模的校长培训源自1989年启动的校长培训工作,至今已二十年。在不同阶段,校长培训理念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如“八五”之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特殊国情,社会功利性价值取向在我国校长培训表现突出。“八五”期间,我国校长培训在于“提高校长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使之成为教育改革与按社会主义方向办学、育人的带头人”。21世纪以来,知识与理论导向性价值取向逐渐失去它曾经的传统地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关系成为全球化时代校长培训的主题。正如国内学者所说,校长培训应该“将培训内容的实践性,特别是将与校长的专业性活动和职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内容置于重要地位”。要求“参训校长不再是单一的受训者,更主要的是要求参训校长与培训者一起成为培训主题的直接实施者、直接研究者。双方共同参与培训课程的建构、共同实施培训主题、共同研究和解决培训主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享有培训主题实施的成果”。
[[2]]“校长沙龙”正是基于教育培训关注人性自由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逐渐兴起。“校长沙龙”作为校长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理念上弘扬校长实践参与和校长智慧生成与个性发展。沙龙通过校长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与专家学者座谈、与同行学习交流、实地参观考察、注重教育研究,凸显了校长培训的实践性价值和参训个体的自由发展价值。与传统校长培训理念相比较,“校长沙龙”崇尚与尊重了校长的个体存在,立足于培训实践性取向价值追求,问题解导向性更为明显,打破了传统校长培训中参训校长被动学习的局面,也改善了培训内容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的弊端。沙龙作为校长培训的一种全新的引导理念,因其充分体现校长主体性和培训实践性的价值取向,成为目前我国校长培训中最受关注的培训方式之一。
培训目标是基于培训理念下更为具体性的内容,是培训实践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沙龙是校长培训的一种重要理念,基于这一理念下生成的培训目标具有指导实践,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引作用。因此,培训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将直接影响校长培训实施的全过程。由于“校长沙龙”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培训目标的多样性。不同主题下、不同区域间,甚至不同时期内“校长沙龙”设定的目标有所不同。如顺德校长沙龙章程规定,“本沙龙是为拓展校长培训空间,为我区的初中校长搭建的一个思想交流,学校管理、教育研究,成果共享的高端平台;目的在于促进我区初中校长队伍专业发展,培养一批专家型校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我区初中教育持续、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市社区学校校长沙龙章程规定,“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市民终身学习体系,充分利用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教育、文化的各种资源优势,建立一个社区学校工作者研究、交流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平台,倡导知识共享、观念互动,体现社区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专业性、互动性和信息性,使社区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校长沙龙”实施的制度建设校长培训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人才培养过程,需要制度进行规范与保障。沙龙在校长培训中的实践运用,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与支持。因此,重视“校长沙龙”制度建设,能有效地规范培训实施,提高培训实效性,促进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
“校长沙龙”章程是目前我国校长沙龙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章程通常由沙龙理事会或者组委会协商讨论后制定实施,参与制定章程的成员主要来自教育行政机构、培训实施机构、中小学校校长等,其内容一般规定了沙龙的名称、性质、活动宗旨、活动目标、实施内容、活动方式、参与成员构成、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组织结构、活动开展周期、经费等。如上海市社区学校校长沙龙章程,其内容包括六章二十六条,即总则、主要任务及活动、会员、组织机构和附则。
[3]总则规定了沙龙的名称、性质、宗旨和常设地址。主要任务及活动规定了沙龙活动开展的任务和内容,以及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会员规定了申请加入沙龙的资格与条件、会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会或者违反规定的处理措施。组织机构规定了“校长沙龙”的主管部门、沙龙内部各级组织设置的职责,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经费规定了沙龙的经费来源及其使用范围。附则补充了“校长沙龙”的机构性质、章程的解释权限以及实施日期。顺德初中“校长沙龙”成立后,成立理事会和秘书处,制定了章程。章程共十条,其内容主要包括沙龙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成员权利与义务、组织管理结构等,为顺德初中校长沙龙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