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构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凝聚团队成员的亲和力,能对成员形成共同意识起强化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和情感体验的支配,才能使团队成员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4.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的文化氛围。自主管理不是完全不受干扰、自我封闭、自发的管理过程,而是和其他各种管理方式一样,时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联系,这些环境包括师长、同伴、家人、朋友、学习环境等,整个管理过程在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在价值多元的环境中,自我管理的价值观念会不会产生严重偏差呢?例如学生管理者过于成人化的世故行为或官本位思想的产生。因此,创建和谐的自主管理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生,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自主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三)建构健全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1.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在整个中职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是前提,重点要建设一种充分引导、帮助、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大体系,学校侧重领导,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干部负责实施,实现自上而下、逐级细化。领导层应确定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领域,选拔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弥补学生干部在经验、阅历和工作方法等的不足,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学校尽力在场所、条件、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根据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修养和能力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学生自主管理的有序开展和健康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以及社会公德,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工作包括:(1)修订、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使之更能符合学生自主管理的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2)要根据自主管理的新要求,制定与试行与之相适应的新制度和条例,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当然,鼓励广大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在参与讨论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有利于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3.建立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要使学生自主管理健康开展,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为此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领导小组”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前者主要对全校的自主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及时、准确地掌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即时察觉、迅速纠正;后者要对各专业部、各班级的学生自主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其成员也要自觉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是日常随机的,也可以采取集中的民主评议方式。
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评价的层级有学校评价、班级评价、学生个人评价;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家长、自己、同伴等;评价的方式可以有分数的、语言的,书面的、口头的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要以学期为单位,由班主任收集、汇总,分别收入《学生成长纪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手册》或档案。
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在激奋的状态中,维持一种高昂的热情。学生自主管理可以通过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对完成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都很好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对他们在自主管理中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四)依靠一群学生,管好一所学校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己选拔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指的是学生正式群体中承担一定学生工作的组织、管理、领导者,兼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老师的培养,知识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还肩负着群体组织管理者的作用。他们作为学生正式群体组织管理者,其主要任务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维护学校的校规校纪,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学校各种正常渠道,反映学生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的学校事务管理,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成为联系师生的重要纽带;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科技、文体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他们对学校的学生工作,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以抓班级管理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性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单位和核心场所。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对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和工作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因势利导,组建班级有序的管理网络,形成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是班级自主管理的认同并形成自觉执行的阶段。以下的班级自主管理“四制”法可供大家借鉴。
1.学生干部轮换制。由学生民主选举班长一名,每学期选举一次,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带领班委员会成员开展工作;每周设值周班长,负责当周工作,每天晚自习前总结当天情况,周五利用班会时间总结当周情况,填写《班级周记》。学生干部轮换制,为每位同学创造了主动参与管理,为班级服务的机会。
2.班级事务责任制。按职责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生活委员会和文体活动委员会,经民主推选、演讲竞聘产生各委员会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责任和管理范围,各司其职,带领各组成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各负责人在班长的协调下,将班级各项事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名同学,大到上课纪律、就餐纪律、就寝纪律和校园环保质量,小到班级卫生区各点的值日、教室每一面墙、每一扇窗的卫生保持,都有专人负责,并把各项职责和责任人制成班级名片,张贴在各班教室门上,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了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管理格局。班主任只需做好督导工作。
3.班级文化共建制。班级的管理目标、各项制度的制定,班级文化墙的建设,每期黑板报、橱窗的举办,都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集体设计、集体劳动的结晶,各项集体活动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并参加,主题班会也放手交给学生举行……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容易遵守,自己确定的管理目标就会努力去实现。班级文化共建制,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又让每个同学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才华的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也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