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最需解决的问题 最需解决的问题 专业素质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 配套教学资料 教学辅助设备 其它 所占比例 36% 41% 55% 90% 13% 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91%的人认为是教学设备急需改善,教师的业务进修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也是很多教师渴求的。“在农村‘普九’工作倍受关注的情况下,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存在。要想使学生自觉回到学校学习,而不是靠教师上山下乡地去‘劝’学,我想还应在‘吸’字上多下功夫。怎样把学生‘吸’回学校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来吸引辍学生返校。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吸引农村辍学生返校,是适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措施。这样,不但发展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又帮助推进了“普九”工作。”(《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3日第3版)
表9 图书资料情况 需要的材料 均可找到 大都可以找到 少部分可找到 很少能够找到 所占比例 0 20.5% 44% 83.6% 大多数学校教学设备滞后,与教材配套的资料极其缺乏,图书资料少而且内容陈旧,这些因素客观上阻碍教师的科研创新,制约了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无法展示色彩纷呈的场景和提供大量的信息。
4.行政参与情况
表10 领导对开设英语课的态度 十分必要,并且大力支持 只要政策规定就开 无所谓 浪费时间,影响其它课程 18 56% 23% 30% 表10显示,不足20%的学校领导重视并大力支持小学开设英语,56%的教师认为其学校领导按政策办事,但并不十分了解其重要性;23%的人认为领导持无所谓的态度,而30%的人认为其领导不赞成小学开设英语,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怕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及本校的升学率。可见,各个学校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思考与探究
1.学生因素
1)尝试小班化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班级过大,而且大多集中于市直小学、乡镇中心小学,这样的大班额教学自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由于空间所限,无法展开拟景活动,讲多练少,很难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此外,师生情感沟通不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公平教育等都难以实现。
针对这种现状,可尝试采取“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规模小,在发挥班级授课制群体优势的同时,可全面渗透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参与式教学等理念。对时间、空间等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利用,力争实现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最佳组合,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
2)强化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一种驱策力量,是愿望变为行动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愿望而无动机,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他的愿望再好也是无效的。动机越强烈,行动就越坚决越长久。驱使小学生产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虽然很多,但其中外语学习的态度、兴趣和情绪是核心。英语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英语环境和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强化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之发自内心地愿学、乐学并且回血,这样才能保证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教师因素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培训师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这条生命线上的重要环节。目前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不够发达,教师编制不足,尤其是英语教师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临夏州各地为满足教学需要从其他学科任教教师中选拔部分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教师担任小学英语教学,这是值得肯定的。此外,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小学英语教师编制;各地可以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吸引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返聘离退休的英语教师兼做顾问,适当担任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工作。这样既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帮带一批年富力强的英语教师,同时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2)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反复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便是实现这一关键的根本性举措。新课程改革对民族地区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教师整体专业化程度和教师个体专业素质都难以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为此,需要在民族地区加大教师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形式和多途径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一方面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另一方面,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
3.教材因素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学校或教育行政部分的需求出发来合理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本次调查显示,该地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由于其专业素质所限而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他们普遍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导致教师的思路受制于教材,学生学习的思路受制于教师的教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牵制式”的教学模式。其实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着盲从教材,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立足课标,大胆处理教材内容。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选择或编写符合地方实际的教材
教材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经济长期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要充分考虑沿海地区与内地英语水平的差别。在教材采用上,除了采取“一纲多本”的原则外,民族地区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探索组织编写自己的教材。省内外专家指导,当地教师参与组织编写符合地方实际的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师教学上的主动性。另外,现在有的地方过分推崇双语教学,提出直接引进外国原版教材,但是根据民族地区目前的师资状况是不现实的。
4.外部因素
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有悖于基础教育“给予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的原则,不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改变当前落后的面貌。
1).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资力度,切实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英语教育,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强发达省市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新建、改建中小学和希望小学,提供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的经费等,使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教学条件得到较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