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会第一句
1、汇报取名为勤勤的理由。(课件出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教师:你是从这句话中找到理由的,恩,谁愿起来读读这句话?
教师:读的流畅,再来听老师读读。(突出整天刻苦)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2、理解整天。
教师:你再来读读,整天是什么意思?
教师:对,整天就是每天,从早到晚。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3、创设情境,想象勤勤练功时遇到的困难。
教师:这就是勤勤每天从早到晚,练功的情景(在黑板上贴出小狮子在练习滚、扑、撕、咬的四幅图,指着图画上的生字)这就是勤勤在练习滚、扑、撕、咬。请你想想,它在刻苦练习滚、扑、撕、咬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如果学生还不知道该怎么说,可以提供句式:它在地上练习滚……)
点评: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图画、生字、课文内容三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小狮子练功的刻苦。
4、指导朗读第一句
教师:这是一只多么勤奋刻苦的小狮子啊,让我们来读一读夸夸他。
点评:情境的创设强化了刻苦勤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落实了情感朗读。
(三)体会第二句。
1、汇报取名为懒懒的理由。
教师:刚才同学们给这只小狮子起名叫懒懒,你为什么叫他懒懒?(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2、指导朗读第二句。
教师:勤勤很令人敬佩,可是懒懒呢?这句话中哪个词说明他很懒?懒洋洋,你能读出懒懒的样子吗?
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并看图读。
教师:老师觉得不够懒,听老师读。谁在来读?有点懒洋洋的味道了。谁再来读?恩,听着你读,我仿佛看到了懒懒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什么都不干的样子了。看看图片上懒懒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点评: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所以结合图片想象情境,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读出味道来了。
(四)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1、过渡语:看到懒懒这样做,一棵小树看不过去了。(课件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来看,这就是他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2、同桌合作读。
教师:我找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谁当小树,谁当小狮子?同学们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教师:我觉得小树读得好,他仿佛有满肚子的疑问,他注意到了第一句后面的问号。我们读书时就要像他一样,不光要读准句子,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来,大家一起读读第一句。
点评: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观察标点符号,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4、指导读好感叹句。
教师:小树问:“你怎么不学点本领啊?”懒懒是怎样回答的?谁来读读?我才不想去吃那苦头呢!对,这个感叹句你读得特别好。你读出了小狮子慢吞吞,懒洋洋的样子。谁再来读?
5、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教师:他不想刻苦练功,他想怎样生活呢?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小狮子多自豪,多得意呀,谁再来读读最后一句?
6、表演读。‘
教师:我发现有的孩子加上了动作读,就像小演员,谁愿当当小树和小狮子戴上头饰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表演。
(读完后学生评价,选出最佳小演员)
点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设计分角色表演环节,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表演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习惯。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很自然的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会设身处地感受懒狮子的心理,读好对话。
四、体会狮子妈妈的话,谈收获
1、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教师:他们的对话恰巧被狮子妈妈听到了,我们来看他是怎么劝懒懒的。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狮子妈妈的话)
教师:狮子妈妈多爱小狮子呀,大家一起读。
2、理解“真正的狮子”。
教师:狮子妈妈这里所说“真正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靠自己的练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赖父母能独立生活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点评: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是学生真正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4、谈收获。
教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自己也要掌握各种本领,学会自立。
点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到了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读课文,更重要的是明白要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并有主动学习生活的本领的愿望。
五、复习词语
教师:同学们学习课文的本领很棒,那么这节课的词语还记得吗?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点评:再次复现本课生字词,加强记忆。
六、作业设计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字词,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许多道理,收获真不少。课下请你把《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这样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有实效性。
附:板书 两只小狮子
滚 扑 撕 咬
总评: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巧设情境,精心安排,师生互动,循序渐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一、识字教学重自主,形式多样
本节课,识字教学有新意,复现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在导入课题时,渗透“狮”的形声字教学,在初读课文后,运用摘苹果、猜口型的游戏学习词语,寓教于乐,学生在记住了字音的基础上说识字方法记字形。识字方法教学时,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识字基础,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使识字教学得到很好的落实。先让学生自己说,引导归类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等方法。再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交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己以为最好的方法记忆字形。最后“习”的字理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汉字溯源”的识字方法,还能激发学生探究中国汉字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