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农村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质态提升之路
农村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质态提升之路
来源:互联网 sk012 | 朱永举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质态提升,措施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干预调整,笔者发现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和兴趣已有明显提高。笔者从不同的小组中挑出12位学生进行访谈,大部分学生认可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感觉“小组活动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学生占83%,“很少闲聊了”占75%,“在活动中有乐趣与参与欲望”的占66%。笔者还观察到,学生在质疑、思考、合作以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然而,在访谈中有学生反映:有时感觉一节课的合作任务很多,自己总在忙于应付,独立思考的时间有限;有时合作学习刚进入状态,由于部分小组先完成了,教师为能完成下一个教学环节的任务,经常打断全班的合作活动,导致合作不得不匆匆结束,因此只能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像是在走过场。笔者意识到这是合作学习的频率及合作时间出了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1.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笔者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特点,先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让其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成效。在合作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发挥。要求学生:发言前先整理自己的思路,写下要点;在听别人发言时,要把其中的要点记下,以备进一步交流;在完成“上周知识要点回顾”的学习任务时,小组成员要在课堂上对上周知识要点进行归类,并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适当拓展。

  又如,初中英语中的阅读教学,很多情况下需要读者与作者静默地交流。只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才能有良好的质态。学生理解文章后,每人根据文章内容准备5个问题,要求使用不同的提问词,而且问的角度、内容不能与他人相同。然后轮流对小组另外5位成员(以每组6人为例)进行提问,每位成员必须回答5个以上的问题。为了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学生必须要把文章读透。如果提问或回答有困难,组内其他成员可以提供帮助或给出提示。如果小组无法解决,可以向老师请教。有时笔者也参与其中,对部分小组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把传统阅读教学单一、被动的师问生答形式变成主动的生问生答形式,学生的参与度高,问题涉及面大,难题也得以逐一化解。

  2.小组合作与高效学习相统一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交流,达到优势互补,以解决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如果合作过于频繁,就会缺少优势互补的实质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如果一节课的合作活动过多,学生的兴趣会受到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疲劳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合作的频率和合作时间的关系。一节课的合作活动不宜超过两次,否则效率与质量会大打折扣。充分的合作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充裕的时间,合作只会是表面化,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被老师匆忙的教学节奏给扑灭了。在备课时,笔者会考虑活动的内涵、难易度以及价值,力求让活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减少合作学习活动的随意性和形式化。

  四、多元评价,以保持个体热情为动力源

  经过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再次访谈,分别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挑选了4名男生和4名女生。访谈问题及摘录见表2。

  表2 学生访谈摘录 问题 学生回答及比例 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是什么? 1.能相互交流学习( 61%) 2.有思想碰撞,能促进创新思维(33%) 3.能解决一些学习困难(52%) 4.能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71%) 你如何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1.积极参与合作(76%) 2.明确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72%) 3.有时也有依赖感(26%) 你觉得什么样的合作内容或方式是最理想的? 1.有趣味性,吸引人,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89%) 2.有一定的挑战性(42%) 3.小组成员最好不要一成不变(12%) 你觉得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有何需要改进之处? 1.自己做了事,老师不一定看到;有参与感,但也有失落感(44%) 2.仍有一些同学较被动,长期做“听者”(22%) 本次访谈采用笔谈的形式,共获得8份笔谈资料。从表2中可看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比前两个阶段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小组合作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提高至71%,积极参与合作的学生比例提高至76%,有72%的学生能明确自己的角色与任务,这说明前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是有成效的。

  有44%的学生表达了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被认可的愿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进步被老师发现,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而不仅仅是笼统的集体表扬。笔者通过引入激励性评价策略,进一步保持他们对合作学习的热情。

  如果对合作学习的要求仅停留在活动本身的组织上,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对小组成员的观察、跟踪、评价,小组合作就会难以持久,甚至偏离教学目标。小组合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追求基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合理的、能激发每个组员潜力的评价机制很重要。为此,笔者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了以下调整:

  1.心中有集体,眼中有个人

  为了激励小组间的竞争,笔者曾将对小组合作的评价重点放在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合作成果或取得的成绩上,但对于小组个体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不够。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很积极且有创造性,但却往往被忽视,这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在本阶段的研究中,笔者有意识地观察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争取看、听、教三方兼顾(Harmer, 2000),并及时反馈。评价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只要是积极的、进步的,如积极的合作态度、独特的方法、好的建议、激情的展示、不善言辞的学生有勇气发言、良好的组织能力、互相检查作业比较认真、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清晰大声,甚至书写有进步,笔者都及时表扬。表扬方式也多样,有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等。笔者感觉到,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是一种教学创新。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人性化

  因为班级人数多、小组多,要发现每个小组成员的各种闪光点,仅靠老师的一双眼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很有必要。笔者曾尝试将教师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四种方式相结合,但发现较费时、繁琐,且操作性不强,对促进小组合作的实际作用也不大,因此最后将其简化为教师评、组内互评两种方式相结合。

  教师点评非常重要,除了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笔者有时集体点评,有时个别点评,有时是言语上的,有时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评价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和对象随机而定,关键是要客观、具体及人性化。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引进美国《科学周刊》版权。美国《科学周刊》创办于1983年,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麦伯瑞博士创办,是一份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少儿科普读物,...
企业与文化《企业与文化》
《企业文化》(双月刊)创刊于2004年,是中国创办的企业文化杂志,以“解读企业文化,弘扬企业价值观”为办刊宗旨,高举企业文化建设大旗,触及切实的企业文化建设话题,提供深...
材料开发与应用《材料开发与应用》
《材料开发与应用》杂志,双月刊,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149/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智能建筑《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杂志,于199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991/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探究...
心理技术与应用《心理技术与应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104/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实验...
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并非《教育信息技术》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教育信息技术》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529/G4,本刊在国内外...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