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
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
来源:互联网 sk010 | 王国超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困境;路径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不仅对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对已“忘本”的民族地区普通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偿。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目前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存在着“观念陈旧”、“生源危机”、“师资紧缺”、“办学模式单一”等发展困境。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但几乎未触及职业教育本性,本文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探析提升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困境;路径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职业教育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增强民族教育自身的有效性,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等具体重要的意义。[1]P439-445同时,对个体而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对已“忘本”的普通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尝,是民族地区农村适龄儿童最后一次完善人生,追寻幸福生活机会。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多样化学习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就业、缩小城乡差别、改善民生、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加大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采取各项措施,使职业教育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然而,在武陵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办学所需的“师资”、“设备”等等,难以与大型企业进行有效对话,“生源”危机四伏。因此,在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未随国家的重视得以明显改善,这一直是制约该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武陵”是个历史悠久的区域地理概念,主要包括湘、鄂、黔、渝四省市的交界地区。有71个县(市、区),总面积为17.1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这里是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交汇地,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从2004年起,这一地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9年,国务院提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建设目标。2010年,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将其确定为6个重点区域之一。武陵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因此,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是必由之路,尤其是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手段。武陵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又是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在该区域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民族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在武陵民族地区部分点,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规模逐渐壮大。重庆市黔江区2011年招收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主要来源于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10个省市,在籍学生突破万人大关。2.创新管理模式。黔江职教中心在深化封闭式、军事化、人性化等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行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的“双重身份”管理模式,破解了毕业生社会适应周期长的难题。3.提升教育质量。黔江、恩施、宣恩等地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共性,就是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行订单培养,缩短学生专业与就业的差距。4. 拓宽就业渠道。黔江职教中心,创新“学校+公司+工厂”的人力资源派遣就业模式,在稳定“珠三角”实习就业基地基础上,开辟了“长三角”基地,学生就业渠道更为畅通。恩施市中等职业学校主动与知名企业,如中海物业、盛世嘉物业、海尔集团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二、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以上是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但仅为散点式,闪光点主要集中在重庆市黔江区,湖北恩施州、吉首市和侗仁市等中心城区,而其它县市却存在极大的发展困境,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观念障碍

  武陵地区自然环境封闭,对外界教育思想反映滞后,“学而优则仕”思想在该地区依然盛行。整个社区潜意识习惯于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社区、家长以及学生普遍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学生普遍认为,专科不如本科,高职不如专科,中职不如高中,职业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是同类最低。职业学校在招生工作中长期处于“被动”境地,难以招到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出身“寒门”,而遭到人才市场评价制度的不公平的待遇,难以被用人单位所认可。可以说,民族社区的文化观念、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等方面的负面评价与排斥,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舆论支持,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二)生源危机

  由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高职学校下达了各项硬性指标,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武陵地区的多数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基本上是顶着“指标”招生,走着职业教育“大跃进”的路子。这就导致职业学校不顾自身的实际办学能力,而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等的负面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生源是普高的落榜生,高职生源是本科院校的落榜生。各种复杂因素使得文化素质较好的学生首先被普通教育“吸走”,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使职业教育学生成功率普遍偏低,加一步弱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随高中教育的日益普及,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录取分线一次次突破“历史新低”,加剧了职业教育“生源”危机。在恩施州部分县域中职,教育局为“贯彻”上级中职招生指标,给初中学校规定指标,将基于“底层”的初级中学处于“两难”境地(上级要求学生读中职、家长要求学生读普高)。

  (三)师资紧缺

  师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武陵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质量低。在笔者调研得知,目前武陵县域中职教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高校相关技术专业,这部分教师是中职的中基力量,但为数不多,而且“留不住”;二是高校普通专业,这些教师一般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但对他们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得个且过”;三是普通中学,这些教师一般都是中学教学水平不被看好的教师,他们几乎将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当成一种“流放”。三就导致几种情况发生。一是“留不住”。职业学校仅是“驿站”,“此地不宜久留”。二是“得个且过”、“照搬硬套”。他们专业素养就很差,采用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三是“得个且过”。此外,职业学校普遍沿用普通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既缺乏操作性,又无法凸显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双师型”教师在评价中并没有得实质性的认可。因此,难以“吸引”和“稳定”优质“双师型”教师在武陵地区职业学校工作,使该区职业教育难以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25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泸州医学院学报《泸州医学院学报》
《泸州医学院学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泸州医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泸医资料》,创办于1973年,不定...
工程与建设《工程与建设》
《工程与建设》杂志,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296/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管理...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双月刊,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旅游纵览《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138/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酒店管理研...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384/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