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视学生个体情感的需求,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这是思想品德课和谐课堂所追求的一个核心价值。课堂上能否善待学生的“另类声音”,这是构建和谐课堂所必须正视的问题。课堂上善待学生“另类声音”,需要教师怀有一份宽容“另类声音”坦然的心态;细心预测“另类声音”生成的可能性;倾心接纳“另类声音”所表达的见解;及时捕捉“另类声音”蕴藏的价值资源。
【关键词】:和谐课堂;另类声音;行动策略
曾在杂志上看到过叶澜先生有这么一句话:“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课堂不仅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和谐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充满灵性、动态生成的场所。重视学生个体情感的需求,引导学生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探索人生的价值,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这是思想品德课和谐课堂所追求的一个核心价值。在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千名骨干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展评活动中,我有幸为全市同行开设了一堂《人生与责任》的观摩课。其中,在导入这一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堂生成,再到课后点评与反思,都给了我很多启示。
【案情展示】:一个“另类声音”
播放视频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起初的旋律深沉流畅,表达了歌曲的深沉意境,后来曲调的色彩变得明亮开阔,以拟人的手法谱写了一曲天地之间的歌。真实的生活,动人的歌曲,震撼心灵的故事,感人、哀伤而又凄美的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波澜起伏。学生的情绪很快被感染,感动的泪花在许多学生眼中已不知不觉地闪烁着……
音乐结束后,我深情地对学生说:一个多么美丽的女孩!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我相信大家对这个真实的故事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我们能说点什么呢?
生甲:我觉得这首歌现在还在我的耳边萦绕着,回响着,它表达了对救鹤女孩的眷恋之情。
我问:其他同学呢?
生乙(女):听了这首歌让我既觉得好伤心,又觉得特别地感动。(声音有点颤抖)
我追问:你能不能跟大家说说呢?
生乙:这位女大学生为了一只丹顶鹤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确实让我很痛心。但我又觉得这位女大学生在生与死的瞬间,能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一只丹顶鹤,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我很感动。
我说:对!她的故事确实很感人。
生丙:我也被这首歌诉说的故事而深深感动,这位女大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在告诉我们:我们要用宽厚、感恩的心去善待地球上与每一个动物,让人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我说:是的,这确实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故事》用她那抒情而又苍凉的声音婉转地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年轻生命的轨迹:生命是短暂的,却十分的有意义、有价值……
话音刚落,做在后排的丁同学(男生)突然地冒出一句:傻子才会这么做。一个大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一只丹顶鹤,我认为不值得。
此言一出,课堂上随即嘈杂起来。显然,丁同学这个“另类声音”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愣了一下,但我很快地平静下来。这时,我大声地说:好!同学们,丁同学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应该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然而,大家对他的这一想法有没有看法呢?
一位女生站起来大胆地说:我不赞成丁同学的看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就必须保护好大自然。这位女大学生以她高尚的行动拯救了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实际上就是在保护大自然。我认为这位女大学生用年轻的生命去拯救这只丹顶鹤是值得的。
另一位女生也站起来说:我也不同意丁同学的说法。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与丹顶鹤在地球上都是平等的。生命对于人和丹顶鹤同样都是宝贵的。这位女大学生去拯救丹顶鹤,不是一种傻事,我认为很有意义。
课堂顿时又活跃了起来……
【行为分析】:课堂中出现的“另类声音”应当予以回避吗?
丁同学这个“另类声音”,不仅使我也使所有的听课老师始料不及。后来,我不仅暗暗地在佩服丁同学的胆量,更庆幸自己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与从容的镇定,及时地化解了课堂的“冷场”与“尴尬”,在课后的专家点评中,许多老师给了很好的评价。然而,有一位听课的校长却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他认为:课堂上丁同学的做法,显然有表现自己或故意刁难老师之嫌,这种故意刁难完全与本课教学的主题不相容,与课堂的氛围不和谐。要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这种“另类声音”应当避而不理。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当代的中学生已不在像过去那样唯唯诺诺,缩头缩尾。在本课中所出现“另类声音”,不得不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应如何面对学生的“另类声音”?课堂上,当出现学生“另类声音”时,教师是避而不谈或以权威的姿态加以压服,还是引导学生直面是非焦点并及时加以澄清,这是对教师知识积累、态度情感以及教学机智的一种考验,也是构建和谐课堂所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认为,本课教学让我最满意的就在于我能够善于面对丁同学的“另类声音”,并以此为课程的资源,顺水推舟,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设计与程序,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这一细节看起视乎有偏离本课教学主题,但课堂始终在瞄准着本课教学目标,紧握思品课的“缰绳”,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讨论中给了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时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行动策略】:怎样善待课堂上的“另类声音”?
由于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解读也必然会产生多义性,也就时常会有学生有出乎教师意料之举。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这是学生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综合学习能力的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2]课堂如果脱离学生真实思想,所谓的和谐课堂也自然就会失去本身的意义。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到善待学生“另类声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