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学院要想在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只有建立起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通过科学、规范、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确保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赢得社会的欢迎,实现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
独立学院在经历了一个从试办到治理调整阶段后,开始进入规范办学和提升质量的阶段。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构建。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构建加以研究,必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情况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外部监控的基本情况 (1)国家关于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主要政策
2003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2003年教发[2003]8号文),强调“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申请者要充分发挥校本部的智力、人才资源优势,切实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监测、评估体系。” 2005年3月,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质量,严格管理,努力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重申“办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在2005年7月召开的制订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研讨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作了题为《以评估为契机力促独立学院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的指导思想和方针。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合作办学协议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指导,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并提出从本办法施行起的5年过渡期内,各独立学院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充实办学条件,完成有关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教育部将依照这一精神加强对独立学院办学的管理和引导,积极探索分类管理,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2)地方政府加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外部监控的举措
各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规范和发展独立学院。如浙江省教育厅于2004年8月20日下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并加强独立学院管理的通知》(浙教计[2004]138号),要求各独立学院的举办单位,“要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加强对独立学院的领导和管理,确保独立学院的正常办学秩序,保证办学质量”。教育厅将“建立健全对独立学院的督查与评估制度,不定期地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行为进行检查”。江苏省教育厅从2008年至2009年多次开展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调研及座谈,2009年3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贯彻教育部26号令专题会议,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发厅函[2009]15号)要求,确定各独立学院的“办、转、停”方向,并编报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2010年4月6日召开全省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全省独立学院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分析了独立学院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任务作了重点部署。并下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独立学院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10]9号)的文件及《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抽检评估实施方案》,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抽检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0]20号)的规定要求,江苏省从2010年开始,对独立学院开展专业建设抽检评估。
2.独立学院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主要举措
(1)积极加快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建设
在教育部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之后,大部分的申办高校都加大了对独立学院办学的指导和质量监控。很多独立学院也越来越重视教学运行环节的监控。如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结合学院教学实际,采取把南徐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纳入江苏科技大学人才质量监控体系,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归口管理,适时组织开展教学工作评估,并列入对各相关学院的考核指标。构建了由学校教务处、学校教学督导组、南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南徐学院教学督导组、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期初、期中、期末的定期检查与领导听课、督导组抽查的不定期检查及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等措施,确保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加强独立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国内各独立学院之间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探索和研讨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陕西省成立了“陕西高校独立学院工作联谊会”,研究独立学院在改革发展中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交流各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使联谊会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再如于2005年6月成立的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它立足服务于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其基本任务是加强与国家教育部的联系,积极反映全国独立学院的呼声和建议,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定期主办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等活动;建立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网站,组织和加强独立学院间的协作和交流,探索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多数独立学院已经迈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第一步,但是这些活动大多集中于教学运行环节,且多属事后控制。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问题有: 教学监控体系不完整,监控范围不全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不长,教学管理制度往往借鉴继承母体高校的模式,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只是对教学过程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独立进行监控,无完整的体系,而且监控的范围窄、不全面,存在对学生知识获取质量的监控相对严,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监控松,对教师教学情况监控相对严,对学生学习情况监控松,对理论教学监控相对严,对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监控松等。 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相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普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而言,针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还不成熟。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部分独立学院虽然也开始探索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但大多参照母体高校的标准,缺少针对性。同时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评估过程主观性较强,人为成分较重,难以做到科学化、客观化的评估,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准确性、及时性不够 多数独立学院教学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以人工为主,高效性、准确性不够,信息反馈不及时,对教学质量监控实时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