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学生活动,但探究活动往往使学生无从下手。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点是对的,但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事实上,在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都还不尽人意。新课程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和学生几乎都将重心完全向探究这一主题转移,而学生最感头痛、最想却又最怕的也就是知识的探究过程。笔者认为,初中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思维和创新尚处于萌芽状态,他们的基本素质还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他们对很多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探究过程无从下手,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者,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也还处于一个“货真价实”的阶段,他们只承认让他们信服的数据和知识,他们对实验中的误差能理解,但不能处理,更不能从有误差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者既使得出了结论,内心上他们对结论也还是半信半疑的。在具体的探究中有多少学生能在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啊。还有交流、讨论实验中的得失及对实验的改进等等。
3、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资源的紧缺
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如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师生落实课程目标。但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物理课程资源紧缺。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很多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原有的实验室资源本来就不足,而实施新课程又要更新更多的器材;对于价格高昂的多媒体资源,很多的学校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既使有的学校能花血本建多媒体教室、建校园网,但真正能做到长期开放和利用的也在少数;对于社会资源,在农村的缺失尚且不说,对于绝大多数县级城镇,也很难看到科技馆、图书馆等相关资源,既使有这些资源的城市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开放。可以说,广大师生目前能利用的课程资源也就是传统教育留下的一点“遗产”,无力更新,难以开发;教师能做到的也就是努力而困难地开发自己,惨淡经营着美好的新课程。对于这种“无米之炊”的局面,广大物理老师深感忧虑。
4、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还突现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等,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都还是以学生成绩与升学率为主,考试仍然是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这导致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辛苦了一年后却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评价上,让教师很失望、很痛苦。为了确保评价不至于落后,他们情愿回到旧的圈子里。我们知道,应试教育训练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习紧张严密有序,师生缺少的是个性的张扬;新课改则大力弘扬个性,学生活跃积极主动,但不能静下心来扎实训练,也很难有训练的时间,所以,如何把考试与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体现考试目标的多元性,如何做到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长处有效结合是教师们最为困惑和关注的问题。学校对教师常规工作的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常被一些琐碎而无用的工作所困扰,疲于应付一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工作,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设计教学、反思自己。
5、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一方面,物理新课程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含量,以实验的设计、操作、交流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是相当耗时间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思维跟不上,启而不发,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便完成不了。因此,如何既保证学生的科学探究时间和效果,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成了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上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大都不强。如果放手让学生个性张扬地去经历物理知识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课堂纪律势必难以控制,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而初中生在严格的管理下却能专心投入学习,但是这又压抑了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样的矛盾令教师左右为难。
6、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效率存在着矛盾
(1)、极力表现新课程教学的表象特征,使课堂教学形式化
这类问题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只图课堂气氛活跃,由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的“一言堂”,忽略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
②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取代黑板。多媒体的滥用,多少会使教师在课堂上变懒,也会使学生因为长期处于花花绿绿的诱惑中产生视觉疲劳,兴趣减失,变得思维迟钝。
③变课堂为“客堂”,批发赞扬。为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有些教师一反常态,对学生总是笑脸相迎,赞不绝口;有的教师给学生的极大的“民主”,发言不必举手,讨论可自由离开座位,对学生一味迁就,结果课堂是“活”起来了,但也乱起来了,同时,学生也少了一份对教师的尊重,多了一份信息混乱中的无所适从。
④不管课程内容需不需要、合不合适,一律搞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或是科学探究,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2、现实与传统的“冲突”
一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取消作业,取消考试,就是让学生蹦蹦跳跳、快快乐乐…… 结果导致一大批学生写不好字,读不懂题。其实,新课程改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它应该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我们应该舍其糟粕,更应取其精华。即使是素质教育都反对的死记硬背式的灌输教学,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它也不是一无所用。因为我们无法想象,缺少了死记硬背对物理知识、公式、规律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持续多久?如果连学过了的物理知识都不记得,学生又有什么资本和支撑点去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一)、缓解和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
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只有立足现实,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预防、引导、排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是可以缓解和消除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灵活处理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灵活处理教材,备课时可以先翻阅几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从中选取有用的、好的内容和题目补充到教学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鲜,更符合学生“感知—理解—应用”这一知识过程,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2、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是课堂的驾驭者,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