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 教学原则改革容易出现小偏差,同样,角色扮演教学法必须在一定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实践,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应该遵循以下教学原则,才能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
2.1 合法合理合情在教学角色扮演中,法律法规是师生们必须严格遵守的底线。不允许学生有为了获得游戏胜利而采取“违规违法”的行为,例如药商的扮演者向相关政府官员或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扮演者行贿,或掌握一定权力的扮演者接受其他游戏者的贿赂,如果被发现,将被直接剔除出局;在医疗新产品营销比赛的游戏中,故意“剽窃”他人产品或成果的小组将被“罚重款”等等。游戏规则中要处处体现遵守法律的道德追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角色扮演的故事应该来自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日常业务活动,例如文书写作、数据分析和活动组织等,情节的设计要合情合理,既能让学生了解卫生事业工作的环境和内容,又能让学生掌握日常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2 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角色扮演故事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实际工作,将三基知识穿插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角色扮演任务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卫生事业领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必须根据现实工作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更新案例和故事,使角色扮演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保证学生获得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解决卫生管理问题的技术和能力。例如随着网络和统计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本门课里要求能够使用已经学习过的网页设计软件为某卫生机构设计主页,能够使用国际通用的SPSS社会人文科学统计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2.3 真实性与趣味性并重为了保证角色扮演时学生开心的学习,并且学有所得,教师设计故事时应做到真实与趣味并重。游戏与现实工作环节尽量贴近,让学生感受到现实工作的真实和紧迫;故事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情节起伏并有卫生行业的特色。管理学类的理论和原理从文字上看比较单调而乏味,将其融入趣味性较浓的故事情节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取象比类、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
3 教学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设计出缜密、周详的教学环节,是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成功施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重视教学过程的时间把握和活动设计,既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要给教师足够的指导和点评时间,是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
3.1 结合教学大纲与实际工作内容设计故事根据教学大纲,归纳出在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最需要理解的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和争议,按照教学重点、难点寻找相应的实际工作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管理岗位,对管理技能的要求并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越需要关于战略制定、文化建设、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越侧重领导思维和全面、稳重的大局观的培养;管理者的层次越低,越需要基础的文章写作和语言沟通能力,侧重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的培养。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过程,以百色市右江区为研究区域,让学生从零开始设计能满足整个右江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局领导的扮演者首先要从卫生系统的角度阐述区域卫生规划的原理和作用,向其他政府部门的扮演者讲解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过程和方法,通过沟通获得其他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协助,锻炼他们的沟通谈判能力;卫生局干事的扮演者负责起草会议通知,负责撰写会议纪要,负责“电话”通知相关人员,锻炼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教学大纲中重要的内容可以设计比较复杂、充实的扮演任务,其他非重点部分则可以通过放视频,鼓励辩论和讨论等形式来进行角色扮演。
3.2 将三基知识和能力培养置于角色任务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要在角色的评判指标中详细地量化并设置权重。每一个故事的扮演者都有基本的任务,而每一项任务完成得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依靠教学前的评分规则进行控制。评价指标主要有:扮演者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复述是否准确,对基本理论的运用是否恰当,扮演者的行为能否体现自身的能力,口头表达是否能做到口齿清晰,语气稳重温和,语速适当,通俗性和专业性语言的使用是否得体;文字表达是否能做到符合行文规范,常规用语是否运用熟练,文字书写的整洁美观等。例如在一则医患纠纷处理的故事中,教师将医患双方的背景和台词分别交给两组学生,双方围绕某个矛盾激烈争吵并各执一词,要求医务部工作人员的扮演者到现场解决纠纷,根据双方的争吵内容向负责医疗纠纷管理工作的副院长做口头汇报,并在汇报之后根据附院长的指示撰写一篇简短的简报向全院公布。这则故事将医疗纠纷的处理规范、医患沟通的原则和艺术、语言总结归纳能力、文作书写能力、冲突事件的利益分析和处理等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综合了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根据课堂时间组织角色扮演卫生事业管理学每节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每次课有二或三节课。根据故事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的多寡,一般在两节课为长度的教学日设置比较简单的角色扮演任务,可以观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然后组织辩论讨论;可以主要用于理论的讲解,在第二节课设置简单的文字书写任务,例如书写通知、请示或公告。三节课的教学日时间比较充裕,第一节先讲解理论知识并在下课前的五到十分钟之内讲解角色扮演故事,分配角色,讲解角色任务和职责;第二节课的前半部分是学生的准备阶段,期间需要熟悉游戏规则并完成角色任务,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延续到第三节课的前三分之一时间,这是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负责督促各角色小组进入角色,积极开展讨论,教师可以深入其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或开导,或者鼓励比较沉默的学生参与讨论;第三节课的最后时间是成果展示和讨论阶段,这个部分每个角色都会适当解释自己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感受,接收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和建议,这是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总结提高阶段。
3.4 学生讨论总结与教师点评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并没有特定的时间要求,也许角色扮演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讨论的过程。例如讲解卫生事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章节内容,从居民健康档案卡的功能、居民健康信息的收集方式、卫生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功能和服务器端管理员职责等四部分来讲,将一个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先用三十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师将组织每个小组讲解自己所负责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局部内容,小组需要派代表演讲,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质疑。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展示目前广西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让学生将目前的工作现状和自己设想的系统功能进行对比,寻找优劣,分析原因,这样既避免了一开始的照本宣科,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点评并非标准答案,而是一种平等的思维参考模式,这样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