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从家庭角度看,家长希望孩子能超过自己,为社会作更大贡献、为家庭谋得更好生活,但他们往往热情有余方法不足,有时甚至拔苗助长、事倍功半。这就要求高等学府的家长学校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的功能,帮助有需求的家长掌握教育方法、合理帮助子女、构建和谐家庭,这也是高校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匹配问题是教育界长期关注的话题。学校教育系统性强,家庭教育针对性高,两者各具优势,如能相辅相成则对学生非常有益。但是教育实践中曾多次出现学校正面教育被社会或家庭反教育抵消的情况,“读书无用论”的多次蔓延就与家庭教育不无关系。本着“学生入学,家长入校”的思路,家长学校通过教育知识传授、教育案例分享、教育方法研讨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转变家长一些消息负面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帮助他们正确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同时,大学通过家长学校征求家长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家长学校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使之相互联系。
(三)家长学校是完善学生专业素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创新方法。德才兼备,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从教育实践看,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内,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多在课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举办家长学校,不仅能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更能通过专门指导大大提高参与者(家长)科学育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齐心合力配合学校教育——不仅督促学生高度重视学业,更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意志的磨练。因此,家长学校的举办不仅让家长受益,也让学校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升了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家长学校开展情况评价——以上海大学为例
上海大学家长学校于2007年6月开始招收首期学员,各院系也根据学校总体要求,根据专业特色丰富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努力让家长收获更多、了解更多。笔者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参与的家长(计算机学院学生家长)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员(家长)最关注的家长学校教学项目。
(一)访谈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参与学校家长学校的学员35人,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述:
表1:学员基本信息
基本情况
人数
学历
本科以上(含本科)
5
高中以上(含高中)
3
高中以下
27
年龄
45岁以上(含45岁)
14
45岁以下
21
性别
男
19
女
16
笔者与其中25人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情况如表2所述:
表2:访谈对象情况
基本情况
人数
学历
本科以上(含本科)
1
高中以上(含高中)
2
高中以下
22
年龄
45岁以上(含45岁)
6
45岁以下
19
性别
男
13
女
12
通过访谈,发现问题如下:
1.家长与子女严重缺乏沟通导致信息迟滞。60%的受访者谈到由于和子女交流很少又无法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信息动态,极有可能错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机,从而无法纠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2.家长对子女今后工作的相关行业不了解,无法结合自身经验对学生职业规划作出有效建议。72%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对学生专业知识概要一无所知,导致家长在学生出现职业发展困惑时,无法给予有效帮助;即便解答了,由于对学生专业不了解而缺乏说服力。
以上两方面,是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的在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受访家长普遍认为的问题。
通过访谈中大家谈到的主要内容,笔者归纳总结出学生家长普遍关注和渴望的培训内容:家庭教育理论、家长老师互动、职业发展规划、心理辅导策略。详见表3
表3:受访者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思考
培训内容
具体思考
家庭教育理论
教育方法学
家庭关系
家长老师互动
考试情况分析
活动情况介绍
职业发展规划
本科四年安排
社会行业需求
心理辅导策略
心理咨询技术
爱情心理学辅导
挫折心理学辅导
(二)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验证访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笔者在整理访谈记录后,又针对家长学员35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回收35份,均为有效问卷。在调查家长最关注的培训内容方面,15人(42.9%)选择了“职业发展规划”、11人(31.4%)选择了“家长老师互动”、6人(17.1%)选择了“家庭教育理论”、3人(8.6%)选择了“心理辅导策略”。问卷分别根据4块培训内容出题,询问受访者某一培训科目需要、无所谓或不需要?
调查问卷得出的家长最希望开展的培训内容,与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基本一致。
(三)家长学校开展情况总体评价
35份问卷中,30人表示满意,占总数85.7%,在意见和建议中,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学校能调动优秀师资向学员(家长)和学生介绍专业与行业最新动态及用人趋势。
(四)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完善
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对家长学校这一特殊的家校沟通形式是满意的,也是有兴趣参加的。这就要求家长学校的组织者,根据家长的需求合理、灵活地安排课程,提前做好教学大纲,列出必修课、选修课(或活动)供家长选择,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长学校招生简章中列明课程介绍。同时注意在课程安排中既包含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覆盖体验式活动和研讨式教学,家长学校还可通过不定期家访等形式掌握学员学习后的实际效果,以检验教学质量。
四、加强和提高家长学校育人功能有效性的建议
(一)选拔优秀师资,构建家长学校“教育方法”讲师团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样,在家长学校中,优秀师资的引入会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教育方法”讲师团队,应该由熟悉教育学、教育方法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资深教师组成,在学生工作一线长期实践的思政教师更有优势。除了专业优势外,家长学校的这支讲师团队还要能体现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感情,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知识倾囊相授,只有对学生充满感情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只有依靠热情和感情,才能以情动人,让家长学校学员(家长)心服口服,并主动配合。
(二)注重实证分析,完善家长学校“主题交流”深刻内容
实证分析,是相对于规范分析而言的。由于历届家长学校的学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上没有同一性,因此无法用规范分析法统一制定出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员的兴趣和特点来安排,一般来说,教育理论与方法传授可以根据学历高低决定学时,学历高的学员理论方面的内容可以少安排些。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内容,因为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实践性,往往深受学员的欢迎,在安排中需要注意避免走过场、避免娱乐化,而要真正揭示出蕴涵其中的深刻启示和教育意义。主题交流方面,则可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或“开学—备考—考试—考后”的时间转变来安排诸如职业规划指导或心理调试指导等不同内容。这样的安排,最终是为了让学员(家长)在案例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收获。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