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学生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多元素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目前,针对家校互动的主题,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招生毕业办公室等部门都积极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成立了专门帮助家长提高育人理念和提升教育水平的“家长学校”。如何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观念,切实帮助孩子成长,成为当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焦点。而研究家长学校育人功能发挥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学生不断进步,也有利于家长和社会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也利于校方教育和帮助学生,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
一、家长学校概述
(一)家长学校概念
家长学校是学校利用其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传授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家长素质的业余学校。
以上概念包括两个要点:
1.家长学校的本质是一所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授课、交流、实践等环节均安排在家长业余休息时间,作为学员的家长主要是应邀加入,有一定的流动性。家长学校区别于家长会、家长联盟、家校沙龙等组织,因为这些组织从形式上说更松散,从内容上看更单一,而家长学校虽然有业余学校的属性,但是,成熟阶段的家长学校有合理的教学计划、资深的教育团队、热烈的师生互动、有效的课外实践,从而有条不紊地保障了家庭教育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传播,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并在体现学校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2.家长学校的目标是实现多赢局面。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因时而异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学校可以有效掌握家庭情况,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拾遗补缺;而学生在家校良性沟通的背景下,将享受更加和谐与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从而根据家长和学校两方面的意见综合考虑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二)家长学校发展历史
在国外,家校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国家称之为“家长参与”、“家校配合”或“教育介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系统地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传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他于20世纪60年代在帕夫雷什学校创建了苏联最早的家长学校,不仅传播理论知识,还利用《学校之声》等校内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经验。美国在《教育目标法》中提出:所有的学校都要促进他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进儿童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培育感情的活动。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教育法规鼓励学校开放办学,并把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列入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在政府的重视下,美国、法国的家长学校取得了很快的发展。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在旧中国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长辈甚至是父亲的角色,而家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国内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方法不断趋于理性、完善,在多年实践中,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校外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们渴望掌握家教科学和艺术、提高教育效果的强烈愿望也催生了“家长学校”这一产物。1983年,宁波市石浦小学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相关教材、教学大纲,家长学校评估标准已经较为完备。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依托在线平台、交互论坛的网上家长学校,给地处偏远地区的家长学习最新教育技术和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等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也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操作性。近年来,家长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拓展,得以蓬勃发展。家长学校的数量激增,开办家长学校的教学机构也已经扩展至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各个层次。
(三)高校家长学校开展情况综述
家长学校的诞生和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家庭与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在对待青少年儿童教育方面缺乏沟通而导致的教育体系断层问题,使得双方能又好又快地对青少年儿童家、校两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为全面地了解孩子,并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选择对孩子个性发展更为有利的教育方法。此外,家长学校并非仅仅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对家长家庭教育方法提升的有效途径。家长通过接受教育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可以学习到最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因为教育方式不当而可能导致的诸多问题。
相比家长学校在中小学中的蓬勃发展,其在高等学校中育人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探索并不完善。因此,高校中的家长学校成立时间较晚。高等教育,担当了为国家直接输送社会化专门人才的重大责任,但是很多高校倡导学生自我管理,导致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对自由,一旦自己没有控制好学习节奏,很有可能导致学业荒废、沉迷游戏等多种不良后果,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努力健全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合力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国内各大高校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成立了家长学校,并努力通过这一平台解决学校和家长间交流学生即时信息以及教学思路的困难。如西安理工大学在2002年4月即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家长学校章程〉〉,规定了办学宗旨和方式;上海大学于2007年6月招收了家长学校首期学员,家校双方就学校办学理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在学生培养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也利用各自优势,将新生适应性训练、大学生职业规划等主题引入家长学校教育内容中,注重了授课内容上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近年来,各高校的家长学校发展势头良好,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家长的良好反响。
家长学校主要育人功能
(一)家长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学校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创建和谐校园既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文化品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
从社会角度看,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现实与中年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情况,形成了一对矛盾。这一矛盾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学校的兴起也是这种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