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提醒人们:阿Q时代真的过去了吗?阿Q真的己经觉悟?
在当时一些人盲目挂起"革命文学"的招牌而不能正视现实问题的时候,鲁
迅强烈反对那种在“‘爱国’的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的虚假的对“铁和血
的赞颂”。他还劝当时的青年作家,“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
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
14]鲁迅坚持现实
主义精神,反对瞒和骗的文学。鲁迅的这种意识,代表现实文学家对文学与现实
人生关系的新的理解和价值态度,也说明他即使在革命文学的潮流中也保持着对
于文学的清醒认识。
挑战者们以无产阶级的文学使者自居,自以为代表着新的时代并且完成了对
“五四”新文化和文学革命的超越,鲁迅却看到了假冒伪劣,看到了新商标下的
旧货色;毫不留情地揪出了他们新制服下面的老辫子,鲁迅在《路》、《文坛的掌
故》、《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等文中,给对方以辛辣的嘲讽和有力得回击。
其实,考察这场冲突,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论争的核心就是关于文学如何
在坚持它的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其特殊的作用。鲁迅在论争中肯定无产阶
级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夸大文艺的作用,说“我是不相信文
艺有旋转乾坤的力量的”,
[15]“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
[16]在《文艺与革命》中,鲁迅从文艺的广义的宣传功能上,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
“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写出,就是宣传
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开口。那么,用于革命,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可
以的”,但鲁迅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不能
忘记文艺的特征,所以革命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批评革命
文学不敢暴露黑暗,艺术上“拙劣到连报章记事都不如”的倾向。④鲁迅还从生
活和实践的角度,批评那些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渣的自封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问。鲁迅的意见,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迸入30年代之后,鲁迅参加了左联,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光辉旗手。在极
端恶劣的和困难的条件下,他以无产阶级的坚定性和革命精神,领导左联坚持文
艺战线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发展了左翼文艺。他
“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7]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献给
新文学。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