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管理的基本单位,高职班级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措施的落实,对高职学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职班级建设中,借鉴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班级建设的有益元素,可有效突破高职班级建设中理念与方法的局限,提高高职班级建设成效,促进高职班级教育功能的强化。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元素 高职班级建设 成效
高职班级是以专业与年级为基本编班原则编排而成的正式学生群体,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管理的基本单位。高职院校教育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依托班级来完成,高职班级展现的班风、学风等精神风貌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校貌校风建设,也直接影响高职学生个人成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班级普遍表现出班级目标缺失,组织松散,团体意识不强,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高职班级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正日益弱化。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班级建设,通过各种建设方法与途径促使各高职班级形成良好班风,以搭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心理素质提升的班级环境。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理论与技术,为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有效突破高职班级建设中理念与方法的局限,提高高职班级建设成效,促进高职班级教育功能的强化。
一、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理念与方法误区
(一)重权威,轻民主
班级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阵地,学校学生管理措施大多以班为单位组织落实。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教师及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侧重于学校管理措施的落实,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把学校与自己的班级建设意图强加给班级学生,很少发扬民主精神,营造民主气氛,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充分倾听与吸纳学生班级建设心声基础上,形成班级目标、规章制度、建设方案等。这种重权威、轻民主的班级建设方式,忽视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独立意识与思考能力的特点,影响高职学生参与班级建设主动性,甚至导致高职学生游离于班级建设之外,影响班级的建设与发展。
(二)重说教,轻体验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高职班级建设自然要赋于厚重的思想政治教育色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一贯原则,“苦口婆心”是一贯方法。因此,高职班级教育者习惯于用“说”来解决班级建设问题,说目标,说要求,说问题,说道德,说……,而忽视以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平台,通过具体感知,加深情感体验、引发心灵共鸣来实施班级建设举措。这类缺少情感体验的班级建设措施,很难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班级情感,让高职学生以心灵守护班级规章与荣誉,也难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格成长。
(三)重结果,轻过程
高职班级建设是根据高职班级发展要求,组建班级干部群体,设立班级奋斗目标,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引领班级全体成员,形成优秀班级集体的动态发展过程,且这一过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深入挖掘班级教育的积极元素,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参与意识来完成。而在高职班级建设中,任一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解决、事件的处理等过程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会,但目前高职班级却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建设现象,导致大量教育机会错失,影响班级建设成效。如班级干部选拔这类最常见的班级活动,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只介绍班干部选拔的方式、时间、地点及事件重要请勿缺席等说明,甚至有时只让学生做简单传达,然后到时到地,按规定选拔方式产生班级干部即完成活动。而干部对班级的重要意义,对干部自身的成长价值,以及如何选择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等等这些内含于班干选拔活动过程,有利于班级建设的教育元素则较少得到重视,直接影响了班干部选拔活动对班级同学的教育效果,不利于班级建设顺利进行。
二、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高职班级建设的元素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为单位,以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团体成员在特定的团体活动情境中,通过相互观察、学习与体验,来认知自我、了解他人,从而改变团体成员行为动机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其遵循的操作理论与具体操作过程,均存在促进高职班级建设的有益元素。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于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归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其理论驻足于心理学的众多流派,以个体心理需要满足为前提,以积极的群体心理动力特征为基石,以在团体情境中促进个体认知、行为改变与发展为目标而建构。其技术强调对成员的用心接纳、理解信任、问题澄清、认真倾听、情感催化、鼓励改变等等。相对于高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这类以政治与道德导向为工作重心,以学生政治觉悟与道德水平提高为目标而言,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开拓了高职班级建设新的视角与方向,是高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也为高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二)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因此,要改变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好就是通过活动的方式。团体心理辅导就是以团体活动为载体的群体性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的任一阶段,围绕辅导目标,精心设计游戏、角色扮演、情景剧、故事会、等不同类型的团体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团体成员参与热情,全方位调动团体成员的感知觉系统,积极投入辅导过程,形成丰富真实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为成员认知与行为的改变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为团体成员创设了一种类似真实的社会人际交往情景,在这一情景中,群体中部分成员的积极表现及整体的团体动力对成员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有效促进团体成员积极探索自我与改变自我。高职班级建设中,如能根据级班建设目标,遵循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针对性开展系列班级团体活动,有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班级建设的进程。
(三)安全、支持的团体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存在归属与爱的需要,即个体内心普遍具有归属于群体并从中获得关怀与支持的需要。团体动力理论也认为个体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团体的陪伴和支持。可见,信任安全、相互支持的团体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团体心理辅导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团体活动首先建构温暖安全的团体环境,在团体成员沐浴于信任与支持的团体氛围基础上,才开展针对性的主题辅导活动。高职班级是正式的学生团体,温暖与信任的班级环境对班级成员进步与成长同样意义重大,因此,高职班级建设当然需要建构温暖信任的班级环境,以增强班级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以促进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