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创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高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拔、精心培养、建立与之配套的组织体系、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造就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搭建学生创新活动舞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重视高职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格的养成,最终使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拔尖的“特色定位”。
关键词:高职创新型人才;界定;选拔;科学培养模式;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重要保障,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十七大精神中所提出的创新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意义重要,而且内涵丰富。
一、高职创新型人才的界定
1、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创新即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1]。
2、高职创新型人才的界定
有关专家认为,社会人才大致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从事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事业的设计、决策、规划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产品、工程)的工作。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进行工作[2]。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5%,高级工占3 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国际劳工组织分析,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3]。一位发达地区的市长曾说过,现在要找100个大学生很容易,但要找100个高级技工却很难。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职创新型人才(也可以称为高职拔尖人才)就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中的高级技能人才(如技师、高级工这一层面)。
3、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目的及意义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日后生产、生活中多一点“革新”,少一点“僵化”;多一点“新意”,少一点“呆板”;多一点“开拓”,少一点“保守”……,在一些工程领域,很多技术创新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大贡献,只是技术上新的综合,但这类创新仍然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事实已经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既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高职创新型人才。没有这样一批擅长工艺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使有最好的研究成果,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一流产品。
高职创新型人才的界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高职创新型人才的选拔
1、高职创新型人才选拔的必要性
据统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新生一次性报到率不足60%。为此,许多高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补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近几年由于各地区都在细化录取批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大都被排在最后几个批次中,考生分数偏低,其生源质量不高。而且越扩招,好的生源被其他高校吸纳得越多,高职生源质量便愈加呈下降趋势[4]。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职创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高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拔、精心培养[5]。这也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多层次模式的社会需求现状。
2、高职创新型人才选拔的标准
2008年教育部第一次在重庆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用的是亚龙科技集团的YL-235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设备。有几个刚招聘过来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在公司里做一个礼拜都做不好的模块,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四个小时就把它完成了。在这个大赛没办之前,很多老师认为职业院校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这套设备中所包含的机械手、传感器、变频器等模块的使用,但经过在职业院校里实训基地的反复的训练,反复操作的学生,进公司后很快便掌握了关键技术,并且在实践的操作能力上超过了本科学生的动手能力[6]。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推断高职创新型人才选拔的标准是: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辩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某一技术领域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深度;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迅速适应/胜任岗位要求,懂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动手能力强、项目交给他,能迅速完成任务;实践经验丰富;强健的体魄……。
三、高职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培养模式
1、组建各类创新班、实验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高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参照高职创新型人才选拔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拔,组建各类创新班、实验班……。创新班、实验班的目标就是培养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创新班、实验班坚持“优中选优,好中更好”的原则,一般在新生入校后遴选,面向多个院系,公开发布招生通知,由学生自愿报名。然后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形式,根据学生的未来志向、高考成绩、笔试成绩和面试表现确定人选。学校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各创新班、实验班每年招收20名左右学生。
学校为这些创新班、实验班制定 “度身量造”的培养方案,并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学分和课程认定方法、单一的学业成绩评定标准、程序化的教学组织和学生学籍管理方法,采取导师制、小班上课、个别辅导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