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大学教学中应融入学生素质的培养
大学教学中应融入学生素质的培养
来源:互联网 sk014 | 孙 军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大学教育;素质培养;改革创新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回答:消化道最可能。人体其它部位,如血管、淋巴管、都不合适寄生这么长的蠕虫。

  第三个问题:既然绦虫寄生于消化道,那么它如何排离人体?

  回答:成虫、虫卵或孕节只能通过粪便排离。

  第四个问题:能否从口排出?

  回答:绦虫头节挂于小肠壁,虫体链体末端的孕节以及其中卵应该只能从肛门排出,不应从口出。

  第五个问题:正常情况下是卵和孕节从肛门排出,但患者反呕时有可能发生虫体进入胃或从口排出。不能只考虑正常情况,要注意非正常情况的可能性。非正常情况若发生,会导致什么后果?

  回答:正常情况下,人若感染可因食入虫卵或囊尾蚴。二者进入人体后,分别会引起囊虫病或绦虫病。若虫卵或含卵孕节进入胃,相当于食入卵,而孕节含有大量卵,因此,该种情况可能引起严重的囊虫病。

  第六个问题:由于这种非正常情况存在,猪肉绦虫会引起比其它绦虫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诊断时对猪肉绦虫患者不能仅治绦虫病,更要认真排除是否存在囊虫感染的可能性,做到提早诊治。另外,除粪中查卵或孕节外,还有其它方法查卵吗?……

  回答:若反呕真能将虫由小肠吐至胃,甚至由口排出,能否通过查呕吐物中的卵或孕节以做诊断?(注意:通常通过查粪便检查虫卵,从口或呕吐物中查卵属创新方法。)

  … …

  例2: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疫区接触过水的人可患血吸虫病?

  回答:因为血吸虫在水里。

  第一个问题:血吸虫为什么在水里?

  回答:因为它的中间宿主钉螺在水里。

  第一个问题:血吸虫为什么在发育中要有中间宿主?

  回答: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长期进化会让它有中间宿主?在生活史中,多一个中间宿主,就多一分风险,不就少一分生存机会吗?

  回答:可能… …

  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可引导学生创新、突破书本内容,获得新知。教学中有的创新是教师可预见的,如例1中的“由呕吐物查虫卵”。而有的,可能是学生新发现的,怪诞但合理,应给以高度评价以资鼓励。长此以往,在教学中就会训练出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创新必会指日可待。如果在例2中,若问问题的人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自问自答,并养成习惯,对任何问题都这么思考,学习就会变得不仅有趣,而且创新指日可待。这种教学中培养起的创新思考和习惯是口头喊“创新重要”无法实现的,因为后者没有接到地气。 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目前大学生素质中的一些不足,责任并不一定都在学生身上。从中小学开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积极主动性在“应试教育”中慢慢丢失,有的学生可能还保留一些,但他们已不敢或不愿“释放”了。现实表明,学生知识多了,但能力少了。大学一直被寄于希望:大学教育能够点燃青年学生心中的创造力,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学生。但是,目前大学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正阻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2.1 大班上课,不利于学生勇气和创造力的培养

  显而易见,小班上课学生发言、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远远超过大班上课。在15-20人左右的小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频繁。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会形成深入交流。学生更敢或更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但是这种良好氛围因大班上课而几乎消失殆尽。这是大学在教学条件建设中可做但没有努力去做的事。其客观原因是,学生多、教师少,课程多、学时少等等。但是,在灌输知识和培养素质上,大学教育不得不要用心去找平衡。 师资建设 教师高学历意味着专业素质合格,但不一定能做好教师。一名合格教师其实应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素质,毕竟高素质的学生必然出自高素质的教师的培养。这些素质应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专业教学的兴趣、对教学质量的精益求精,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体现出的对不同学生的因才施教,对教学内容安排的精雕细刻,对教学方式的精巧构思,对教学结果的准确把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更追求宽松、活泼、自由思考和热烈讨论。枯燥的教学内容,会因教师的教学艺术转变成愉快的游戏,学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非“寒窗苦读”。总之,大学教师要有责任、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担当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3 课堂文化建设。

  大学课堂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大家听;老师问、学生想;学生问、大家想”。课堂上不能只有一个主角,人人都应争当主角。当然,不是每堂课都应这样,也不是任何课都要这样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掌握一个度、一种分寸。形式服务于内容是不变的宗旨,但内容要用更有效的形式传达才富有效率和成果。师生互动不是教学的要求和任务,而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与教师互动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文化,需要学生努力,更需要教师的智慧。

  2.4 考试形式改革

  考试是教师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但它更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和提醒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因此,考试应侧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对知识的记忆力。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医学院可用典型真实的病例或实际操作方法来考核学生。当然,不能完全排除需要记忆的东西,但要掌握好记忆力与应用能力在考核中的分寸。

  比如下列两道关于寄生虫课的考题:

  题目一:健康人如何会被蛔虫感染,患上蛔虫病?

  回答:因健康人食入蛔虫卵所致。

  题目二:健康人食入新鲜的蛔虫卵会患上蛔虫病吗?

  回答:(1)因健康人食入蛔虫卵会引起蛔虫病,所以会的(错误)。(2)由于新鲜的蛔虫卵没有感染力,需要在环境中发育2-3周成感染期虫卵才可能致病,所以不会(正确)。

  以上两题都考察同一个知识点(蛔虫卵致病),但第二种出题方式不仅考察虫卵致病,而且还深入测试了学生对虫卵致病力的理解和对虫体生活史各阶段发育特点的理解。显然,第二个题目因考察内容丰富和深入,而更有价值。所以考题设置,要避免第一种方式的浅尝辄止。

  另外,一种考试形式不能了解一位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尤其是,有标准答案的卷面考试很难选拔出创新能力出色的学生。更糟糕地是,测试内容相对单一的考试,不仅易造就高分低能,而且,易模糊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的界限,同时会误导学生努力的方向。因为,单一形式的考试往往会将有想象力、有创新力的学生排除在“好学生”之外,导致这些学生可贵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认可而被忽略掉。在社会上,很多出色的、成绩显赫的人物中,恰恰不少是校园里的“坏学生”。其实不“坏”,原因在于简单的考试机制没有给出一个客观的“好”与“坏”的标准。若将考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标准,出现“好”“坏”倒置是完全可能的。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环境资源法论丛《环境资源法论丛》
《环境资源法论丛》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Law Review(年刊)2001年创刊,中文,32开,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为环境法理论研究提供素材来源:为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提...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269/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哲...
鄱阳湖学刊《鄱阳湖学刊》
《鄱阳湖学刊》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307/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生态批评...
新作文《新作文》
《新作文》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274/G,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叶/追寻_触摸...
名作欣赏《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34/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求同寻异、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首大学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吉首大学学报》(社...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