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育创新不能忘本,传统教育中有很多教育因素是宝,舍弃了这些,新课改会缺乏发展的底气。即便是素质教育最忌讳的灌输教学、死记硬背和考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也不是一无所用。我们主张学习探究,但也不见得什么东西都要去研究探索一番,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时适当的灌输也是可取的。例如,直接向学生介绍一些人文背景、历史知识、规章制度等。又如,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其实,适当的死记硬背也是必要的。比如背英语单词、名句佳篇。虽然理解记忆十分重要,但缺少了死记硬背的强化,在记忆的熟练程度和持久性上都会大受影响。至于考试,这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能力体现,素质教育不排除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
误区诊断:看待问题太过于绝对,不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对于新课改这个问题上,武断的与原来的教学方法割裂。
改进措施:多研究新课标,学习新课标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结合原来的教育方法,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完善新的思想,有效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三:主次错位
具体表现在:(1)多媒体喧宾夺主。多媒体可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成了场景观摩课,把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挤掉,就事与愿违了。又如,学一首文美情浓的古诗,原本可通过反复咏诵诗句,披文入境入情,有效激发学生感悟、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而有的教师硬要画蛇添足,利用多媒体来个“真实再现”。这样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学生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误区诊断: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的“恰当”、“辅助”没有理解,认为多媒体用的越多愈好
(2)重“放”轻“导”。新课标要求教师从课堂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下降,更不能错误地认为教师不需要多高的教学水平。恰恰相反,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现在备课要备课外课,要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及时把握火候,高屋建瓴的点拨、指导也非常重要。而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替代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如不能慎重对待,及时纠正,很容易进入教改的误区,从而影响课改的进程和质量
误区诊断:从原来重视教师的主导职位到现在教师的引导地位,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武断的把课堂的教学放给了学生们的学习。
改进措施:多研究新课标,学习新课标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认真仔细的研究课堂教学,放要恰当,引要合理。使二者有机的联合起来,有效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四:盲目的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可是有的教师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课前准备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旁观的人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
正因为新课改,现在新的教材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之的是现在的教学参考书没有明确地提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材使教师难以把握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
也因为如此,现在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能出现偏差我认为是可以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是,教师在课前一旦制定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必须去完成它。但我觉得有的教师也许受到新课改思想的影响,在课堂的教学上,特别是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也就是新的知识点“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来的这一点上,只是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一扫而过。结果是学生知道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在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计算上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突破难点,那么也许可以用不了5分钟,就可以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而且我再用20分钟来进行强化练习,一样可以把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显而易见这样的课,教学是不行的。而且也于新课改的理念中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背倒而驰的。
误区诊断:对于新教学方法理解存在偏差,如在自主学习这个方面,认为就是学生们的“自由学习”,这种轰轰烈烈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改进措施: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相关内容。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每一个从事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