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诊断:从原来重视教师的主导职位到现在教师的引导地位,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武断的把课堂的教学放给了学生们的学习。
改进措施:多研究新课标,学习新课标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认真仔细的研究课堂教学,放要恰当,引要合理。使二者有机的联合起来,有效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四:盲目的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可是有的教师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课前准备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旁观的人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
正因为新课改,现在新的教材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之的是现在的教学参考书没有明确地提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材使教师难以把握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
也因为如此,现在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能出现偏差我认为是可以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是,教师在课前一旦制定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必须去完成它。但我觉得有的教师也许受到新课改思想的影响,在课堂的教学上,特别是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也就是新的知识点“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来的这一点上,只是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一扫而过。结果是学生知道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在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计算上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突破难点,那么也许可以用不了5分钟,就可以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而且我再用20分钟来进行强化练习,一样可以把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显而易见这样的课,教学是不行的。而且也于新课改的理念中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背倒而驰的。
误区诊断:对于新教学方法理解存在偏差,如在自主学习这个方面,认为就是学生们的“自由学习”,这种轰轰烈烈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改进措施: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相关内容。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每一个从事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我们是第六年采用山东省省编教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通过自己亲身的教学参加新课程教学研究、交流以及听课活动,发现在使用省编教材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本文将通过听课的启发以及自己课堂的反思,对出现的误区进行归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愿与同行共同磋商、共同进步。
误区一: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献身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面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在新编教材中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设计。仔细研究新老教材,会发现有了本质的变化,新教材对每节课的内容都已服务职业学生的就业而设计:
如在数学上,对“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课标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对这一节的内容,人教版用了”炮弹发射”、”臭氧层空洞问题”、”恩格尔系数”这三个实例,通过学生活动、意义建构,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北师大版则增设了“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一节,同样用了“高速公路里程树随年度的变化”、“汽车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储油罐中储油量与油面高度的关系”三个实例,归纳出函数。但是,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框定学生思维,一讲到底。
如在“同角三角函数”一节中设置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tana
= - 4,求
的值.(人民出版社,山东省编教材,第二册 P24 第2题)。题目刚出示,学生还没有思考,教师就开始讲,分子分母同除以cosa,并指出这种切化弦的方法多么巧妙。
如果教师不先入为主,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的话,学生会想出许多解法.如由tana= -4,得sina=-4cosa,直接代入即可,难道学生的这种解法就不巧妙吗?
误区诊断:没有很好的学习新课标,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用的是新教材,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这种情况多见老教师的课堂。
改进措施:重新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认真钻研新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
误区二:一味反旧
为了倡导新课程,很多教师在不断地反思旧教学,探索新教法。应该说这是一种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之举,其热情之高,值得赞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在一味追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旧、弃旧。经常有教师为了凸显新教法,总是要先痛批一下传统的旧教法的某些不足。由于一味地反旧,我们几乎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传统的就是错误的,传统的就是应试的。
这不免令人质疑:传统的旧教学真的什么都不好,就没有积极的教育因素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新、旧教育存在着必然联系,它们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传承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关系。例如,应试教育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同样也强调这一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试教育是失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中的所有教学思想、经验和方法都不正确,毕竟过去有些诸如“语文学习要多读,多说,多听,多写”这样的宝贵方法,不仅是现在,就是将来也会在教学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