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第六年采用山东省省编教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通过自己亲身的教学参加新课程教学研究、交流以及听课活动,发现在使用省编教材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本文将通过听课的启发以及自己课堂的反思,对出现的误区进行归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愿与同行共同磋商、共同进步。
误区一: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献身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面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在新编教材中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设计。仔细研究新老教材,会发现有了本质的变化,新教材对每节课的内容都已服务职业学生的就业而设计:
如在数学上,对“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课标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对这一节的内容,人教版用了”炮弹发射”、”臭氧层空洞问题”、”恩格尔系数”这三个实例,通过学生活动、意义建构,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北师大版则增设了“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一节,同样用了“高速公路里程树随年度的变化”、“汽车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储油罐中储油量与油面高度的关系”三个实例,归纳出函数。但是,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框定学生思维,一讲到底。
如在“同角三角函数”一节中设置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tana
= - 4,求
的值.(人民出版社,山东省编教材,第二册 P24 第2题)。题目刚出示,学生还没有思考,教师就开始讲,分子分母同除以cosa,并指出这种切化弦的方法多么巧妙。
如果教师不先入为主,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的话,学生会想出许多解法.如由tana= -4,得sina=-4cosa,直接代入即可,难道学生的这种解法就不巧妙吗?
误区诊断:没有很好的学习新课标,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用的是新教材,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这种情况多见老教师的课堂。
改进措施:重新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认真钻研新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
误区二:一味反旧
为了倡导新课程,很多教师在不断地反思旧教学,探索新教法。应该说这是一种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之举,其热情之高,值得赞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在一味追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旧、弃旧。经常有教师为了凸显新教法,总是要先痛批一下传统的旧教法的某些不足。由于一味地反旧,我们几乎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传统的就是错误的,传统的就是应试的。
这不免令人质疑:传统的旧教学真的什么都不好,就没有积极的教育因素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新、旧教育存在着必然联系,它们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传承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关系。例如,应试教育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同样也强调这一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试教育是失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中的所有教学思想、经验和方法都不正确,毕竟过去有些诸如“语文学习要多读,多说,多听,多写”这样的宝贵方法,不仅是现在,就是将来也会在教学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教育创新不能忘本,传统教育中有很多教育因素是宝,舍弃了这些,新课改会缺乏发展的底气。即便是素质教育最忌讳的灌输教学、死记硬背和考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也不是一无所用。我们主张学习探究,但也不见得什么东西都要去研究探索一番,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时适当的灌输也是可取的。例如,直接向学生介绍一些人文背景、历史知识、规章制度等。又如,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其实,适当的死记硬背也是必要的。比如背英语单词、名句佳篇。虽然理解记忆十分重要,但缺少了死记硬背的强化,在记忆的熟练程度和持久性上都会大受影响。至于考试,这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能力体现,素质教育不排除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
误区诊断:看待问题太过于绝对,不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对于新课改这个问题上,武断的与原来的教学方法割裂。
改进措施:多研究新课标,学习新课标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结合原来的教育方法,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完善新的思想,有效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三:主次错位
具体表现在:(1)多媒体喧宾夺主。多媒体可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成了场景观摩课,把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挤掉,就事与愿违了。又如,学一首文美情浓的古诗,原本可通过反复咏诵诗句,披文入境入情,有效激发学生感悟、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而有的教师硬要画蛇添足,利用多媒体来个“真实再现”。这样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学生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误区诊断: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的“恰当”、“辅助”没有理解,认为多媒体用的越多愈好
(2)重“放”轻“导”。新课标要求教师从课堂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下降,更不能错误地认为教师不需要多高的教学水平。恰恰相反,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现在备课要备课外课,要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及时把握火候,高屋建瓴的点拨、指导也非常重要。而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替代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如不能慎重对待,及时纠正,很容易进入教改的误区,从而影响课改的进程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