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货币银行学大量已成定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甚至有些在他们高中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三言两语说清即可,没必要用案例启发。比如货币的定义和货币的形式的演变,利率的计算等。
对于一些经济学界已经有众多名家论及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观察认识问题,在让他们了解了众家之长后,直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来进行解释。
90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反应敏捷,有着极强的表现欲等特点如果能够被很好运用,教学效果则更加明显,比如说,在商业银行的和中央银行的业务和管理原理这部分内容,直接采用平铺直述的方式,略显枯燥,学生听起来也比较乏味。如果进行思维转换,假设学生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相关制度的设计者,一部分同学代表商业银行的利益,一部分同学代表中央银行的利益,人都是自利的,当彼此利益冲突时,他们总会想出促使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办法,教师在其中就充当资金需求者或政府监管部门,不断对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代表者提出问题,由他们自己来解决。最终再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概括总结,就有了较为明晰的知识框架体系,理论深度也可以得到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锻炼。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才能展示平台。
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任重道远,并且随着时势的变化,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只要青年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去用心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改善自身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4)
2、刘宇飞,货币银行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2008(6)
3、夏建刚、佟茹,我国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9(2)
4、王玉芳,货币银行学教法探究[J],学术纵横.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