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改善人才引进条件。西部地区具有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条件和接纳高层次人才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补充困难。[12][4]面对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流失问题,经济利益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主要条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保证导师一定的科研经费,在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导师的需要,以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扎根甘肃。同时实行导师淘汰制度,对研究生导师实行严格考核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监督机制。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也要加强监督,对于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指导研究生能力较弱的导师,必须进行淘汰,实行三年考核制度,严把导师质量关。另一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队伍。要注重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的主流性、前沿性,研究方向不仅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而且应该代表该学科的主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要注重学科队伍构成的合理性,形成老、中、青年龄比例合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梯队;学缘结构要避免“近亲繁殖”的倾向,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职称结构要有利于形成学科研究方向的聚合,努力建立由学科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学科骨干成员和学科队伍成员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
第三,各级部门要加大对研究生经费投入。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帮助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学科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改善必要的培养条件,切实解决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科研设备、人力资源等瓶颈因素,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实力。甘肃省政府政府要重点扶持甘肃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大对研究生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例如图书馆、科研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等。甘肃省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为研究生的科研提供相应的经费,包括:图书馆建设费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的经费、发表论文的费用、研究生资助金、为研究生邀请专家讲学的费用、奖学金等;同时也要保障导师的科研经费,增设校内研究项目、奖励科研成果、提供参加国内外学习交流的经费、增加新进人员的科研启动费用、组织并奖励优秀科研成果等。
第四,完善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针对目前甘肃省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生课程改革:
一方面,分类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分类培养目标,设置学术型学位和应用型学位课程。面对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加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对于应用型学位的研究生,课程更多地设置应用性强,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结合实践组织课程教学,课题设置要体现实用、实践和实效的特色。
另一方面,加强课程设置前沿性和时代性。课程内容要及时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性,扩大知识面,课程体系体现出实践和实效的特点。实行课程设置分期分批滚动建设,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结合甘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步伐,增设凸显地方特色的课程和学科,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生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跟上学科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了解本学科研究阶段和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三方面,加强实践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促使研究生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增设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是我国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采取的重要培养方式,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方式主要包括:校校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产学研联合、国外高校与国内高校联合。[13][5]
注释: 数据来源:《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甘肃省教育厅教育发展规划处提供的《2003-2009年教育事业统计有关数据对照表》、2010年各学校、科研院所招生简章。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统计整理。 数据来源:《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甘肃省教育厅教育发展规划处提供的《2003-2009年教育事业统计有关数据对照表》、2010年各学校、科研院所招生简章整理。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表》2010年各学校、科研院所招生简章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计划安排表整理云南、海南、陕西、贵州、四川、广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专业学位招生情况得出以上数据。 数据来源:《教育统计数据2006》、《教育统计数据2007》、《教育统计数据2008》、《甘肃省教育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各高校网页提供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2009年国家教育统计报告整理 [1]数据来源:《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甘肃省教育厅教育发展规划处提供的《2003-2009年教育事业统计有关数据对照表》、2010年各学校、科研院所招生简章。
[2] 根据《教育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统计。 [3]数据来源:《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甘肃省教育厅教育发展规划处提供的《2003-2009年教育事业统计有关数据对照表》、2010年各学校、科研院所招生简章。 [4]数据来源:《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表》2010年各学校、科研院所招生简章。 [5] 数据来源:根据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计划安排表整理云南、海南、陕西、贵州、四川、广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专业学位招生情况得出以上数据。 [6]数据来源:《教育统计数据2006》、《教育统计数据2007》、《教育统计数据2008》、《甘肃省教育统计数据》 [7]资料来源:根据各高校网页提供资料整理 [8]数据来源:沈宁,王永斌.面向创新型甘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2008:(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