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彻底转变,真正使学生自主的学,愉快的学,真正领悟美术的魅力,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美术活动。我通过自己的一点微薄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 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美术课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往,上欣赏课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挂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甚至看清,这样大大的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上欣赏课《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这一课时,运用精美的课件,创设蜿蜒曲折的长城,各种美丽的图片和"翩翩起舞"的文字,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中还邀请同学给全班示范罗丹《思想者》的动态,引得同学哄堂大笑。许多同学争先恐后要求做示范动作。这样一来,学生都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二、音乐辅助教学。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这都是不可触摸的,但同时也都可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音乐极富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反映,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会很好的辅助教学。
如在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主人翁失子后忧郁的心情而感到伤痛;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的韵味、情趣、意境,一边欣赏如流水般叮咚的琴声,在《高山流水》中体会中国的韵味;上色彩知识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几段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再转入对美术色彩的感受;在上手工制作课时,可以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爵士音乐,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表现出来。
“眼睛和耳朵其实是一种有待实现的能力、有待发掘的潜力、有待完成的任务、有待点燃的智慧”,比如《小花猫在睡觉》是一节想象创作课,我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想象感受,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这种能力的开发,让孩子真实触摸,体验柔软、尖利、力量等,并在摸之前提要求:不要弄疼小猫……感悟小花猫的外形;利用听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花猫在睡觉时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我录了一些声音让学生听,炒菜声、狗叫声、汽车鸣笛、小鸟叫声等,充分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节目主持人”。
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欣赏,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这种观点已被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在课堂上,老师如果意味的“表演”,而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
我在讲述凡高《向日葵》时,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花瓶为什么不对称,学生纷纷发言“凡高的心理不平衡”,“当时的社会很黑暗”,“凡高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等等。然后我把同学们的意见加以总结就行了。
四、让孩子画心中的画
为了了解一年级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在第一堂课上布置了一份作业:《美丽的花朵》,要求学生自由创作,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花朵,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花朵;可以是一朵、一束,也可以是一片。课后把作业收集起来批改,批改时我在一张张画得不错的作业中发现了一张与众不同的、有趣的作业:图中并没有什么具体花朵的形状,只有一团一团很艳丽、明快的色彩,布满了整个画面。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形体,但用色十分大胆且搭配出来的效果很协调。我把这个学生叫来,问她:“你这图中色彩用得不错,但花朵在哪里呢?”她眨眨眼睛,指着图中艳丽的色彩说:“这些就是呀,难道您看不出来吗?”我听了为之一动,觉得这孩子有些想法,也很有趣,随后在第二堂美术课上讲评作业时展示了她的画,并着重表扬了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注意到美术对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作用,但对怎样实施教育却认识不足。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您看我这孩子画得好吗?像不像?”我明白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画得好,而这“好”所指的是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否模仿得“惟妙惟肖”。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画的结果像不像,而在于在画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来,这种画表达了孩子对生活、对自然中一切事物最朴素最直接的感受。
像那个女孩子画的花朵,虽然没有形状,但她用了许多强烈、热情、明亮的颜色表达了她对花朵的理解,也许在她心中自然界物体的形状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中绚丽的色彩,因此自然而然她笔下的花朵只是一团一团灿烂的色彩。这正是孩子纯真无瑕思想的自然流露,虽然稚拙、简单,但她表现出的想象力是那么大胆、真诚,是我们成人所无法达到,也画不出来的。因而许多艺术家如毕加索等到了晚年才明白自己终其一生所追寻的目标,原来就是能够拥有像孩子那样的创造力。我想,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时,不要一味地灌输如何掌握各种技术技巧,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单纯要培养一个个小画家,而是要让孩子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师和家长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在孩子出现困难时鼓励、启发和引导他们,让孩子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中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未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不该再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
五、运用好语言艺术
首先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对职业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
其次要规范正确,清晰流畅。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不仅要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土语和各种口头禅。同时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语言要明朗,句子结构要流畅完整,文理要通顺,语言要丰富多彩,具有新鲜感。在授课中要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使孩子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